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0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2篇 |
内科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23篇 |
预防医学 | 8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7篇 |
中国医学 | 62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探讨大肠癌细胞对肿瘤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36例患者的大肠癌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利用MTT法测定6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抑制率。结果 36例大肠癌试验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丝裂霉素(MMC)、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依托泊苷(VP-16)、奥沙利铂(L-OHB)、阿霉素(ADM)。其中18例结肠癌试验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MC,DDP,5-FU,VP-16,L-OHB,ADM;18例直肠癌试验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MC,DDP,5-FU,L-O-HB,VP-16,ADM。结论对于大肠癌,MMC,DDP,5-FU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药物;对于结肠癌和直肠癌,也有相似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2.
1 病例报告
患者,47岁,因腹壁肿物伴腹痛1a,于2000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5月发现下腹手术疤痕处有3.0cm肿物,无不适,未作任何处理,近7月来肿物渐渐增大,伴有持续性隐痛,经抗炎治疗无缓解.患者于1998年9月因腹胀、排尿困难在外院行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癌.G2P2.入院检查:身高1.55m、体重40kg,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脐下1cm至耻骨联合处腹壁有10×8×7cm质硬、固定肿物,其表面皮肤菲薄近破损,不潮红,触痛明显;双腹股沟分别触及3.0cm及3.5cm肿大淋巴结各1个.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如孕7周大小、质硬、活动差;左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手术切口下方探及9.5×5.4cm实性低回声团,边缘不规则;腹壁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腺癌细胞.于2000年7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壁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腹壁筋膜、腹直肌及腹膜分别缺损12×8cm,子宫体增大10×8×6cm呈黄白色硬节样,表面不平;膀胱顶部有2处分别为2.0~2.5cm直径黄白色硬节,并与腹壁肿物近耻骨处紧连. 相似文献
83.
海藻酸钠两性霉素B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治疗犬利什曼病,消灭保虫宿主,达到预防黑热病的目的。方法 观察海藻酸钠两性霉素B在不同浓度对杜氏利什曼原虫(L.d)江苏株及L.d四川人株前鞭毛体的体外作用。采用显微镜下观察试验。结果 实验组3个不同浓度(10μg/ml,5μg/ml、12μg/ml)的药物作用48h后,培养其颜色未变(红),虫体活动变慢,虫数减少,抑制率升高(L.d江苏株的抑制率由70%升至93%,L.d四川人株由82%升至96%),染色后见虫体变形,核、动基体不完整,胞质内出现多个空泡,鞭毛脱落,对照组的培养其颜色变黄,虫体运动活跃,大部分呈长梭形,并排成菊花状,染色后虫体呈长梭形,核、动基体,胞膜及鞭毛完整,清晰,结论 海藻酸钠两性霉素B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PDGF水平,并与部分肝损害指标进行同步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体内IL-12和PD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经内科综合基础治疗后,血清IL-1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血清PD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IL-12和PDGF作为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程度和肝纤维化进程的指标,可以反映肝炎活动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喉癌幸存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为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相关依据。方法:选取XX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316例喉癌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肿瘤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疾病史等进行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喉癌幸存者睡眠质量总分6~18分,平均(10.39±6.62)分,有210例(66.46%)患者睡眠质量差即存在睡眠障碍(PSQI≥8分)。喉癌幸存者生命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评分为(81.56±34.08)分。功能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症状领域得分前5位依次为:气促、经济困难、失眠、食欲丧失和疼痛。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喉癌幸存者睡眠质量总分与生命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疲劳症状、气促症状、失眠症状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喉癌幸存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且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6.
六味地黄胶囊中3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胶囊中山茱萸、泽泻、茯苓3味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特征斑点对应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3种药材的鉴别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7.
目的运用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铜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析排铜期间血清学、尿铜指标的变化与疗程的相关性,探讨中药联合驱铜治疗最适宜的疗程。方法纳入8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二巯丙磺酸钠联合中药综合排铜治疗8个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前、第2、4、6、8疗程结束后复查患者血清、24 h尿排铜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运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精神神经症状评估,分析每位患者排铜期间血清学及24 h尿铜变化,中医证型及精神神经症状的变化,初步探讨中药联合驱铜治疗最适宜的疗程。结果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铜治疗第4疗程至第6疗程,患者NEU及PLT较前均有所下降,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至第8疗程,患者NEU及PL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患者第2、4、6、8疗程ALT、AST指标均较前改善(P <0. 05)。同时,患者ALB水平在排铜各疗程期间较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 0. 05)。患者在排铜治疗第2、4、6、8疗程后改良Young量表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以第2、4、6个疗程改善作用更为显著(P <0. 05)。患者24 h尿排铜量于第6疗程达到高峰值(P <0. 01),后至第8疗程逐渐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疗程时间延长,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患者数量较前减少,肝风内动证、肝肾不足证及脾肾阳虚证患者数量较前增多。结论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铜治疗以第4~6疗程为宜。 相似文献
88.
肺癌MMPs和TIMPs的表达及浸润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晦(MMPs)及其抑制剂(TIMPs)任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MMPs及TIMPs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1、MMP2、MMP-9、MMP-13、TIMP-1、TIMP-2在104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MMPs、TIMPs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MMP-2与肺癌分级有密切关系,MMP9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TIMP与肺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MMP-2与其抑制剂TIMP-2的表达呈正相关,MMP-9与TIMP-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s和TIMPs在肺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MMP-9和TIMP-1在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CLK1)和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DCLK1和Bmi-1在74例CR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中DCLK1和Bm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和62.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7.0%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LK1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Bmi-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DCLK1与Bmi-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59,P=0.026)。结论 DCLK1、Bmi-1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可能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能为CRC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晚期卵巢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对56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采用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组(A组):术前给予1~3个疗程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途径为静脉+腹腔或静脉化疗,每3周1次,56例患者共施行新辅助化疗109次;②49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传统肿瘤细胞减灭术加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组(B组);A,B两组均按卵巢癌手术原则行最大限度减瘤术,部分患者进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后1周左右开始化疗,均采用联合化疗6~8个疗程,方案和剂量同新辅助化疗。结果A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85.7%,胸、腹水控制有效率为93.6%。A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残瘤最大直径〈2cm)80.4%,减瘤术(术后残瘤最大直径≥2cm)19.6%;B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51.0%,减瘤术4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为术后化疗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轻,可以耐受。5年生存率A组为35.7%,B组为1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有可能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创造手术条件,提高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