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马莹  肖莉  唐婉容 《重庆医学》2018,(13):1786-1789
口腔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在治疗水平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唾液作为口腔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体液,其中含有口腔鳞癌的脱落细胞以及其分泌代谢产物;作为生化检测指标,具有取材安全无痛无创伤、操作简便可反复取材,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近年来寻找唾液中口腔鳞癌的标志物也成为研究热点,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2.
目的通过对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人员发现和识别寄生虫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13—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寄生虫形态学EQA的200份样本回报结果,其中80份来自美国病理家协会(CAP),120份来自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简称临检中心)。统计回报结果正确率,分析寄生虫(卵)辨认错误的原因,并总结少见和相似寄生虫的形态特征、鉴别要点。结果200份样本中,195份(97.5%)识别结果正确;80份CAP样本中,77份(96.3%)识别正确,3份识别错误,12份未评分;120份临检中心样本中,118份(98.3%)识别正确,2份识别错误。200份样本共涉及30种寄生虫的47种不同生活史形态。相似寄生虫(卵)鉴别包括:阔节裂头绦虫卵、肺吸虫卵、肝片形吸虫卵与姜片虫卵,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与退变钩虫卵,钩虫卵与东方毛圆线虫卵,马来微丝蚴与班氏微丝蚴。少见寄生虫卵鉴别包括:微小膜壳绦虫卵与缩小膜壳绦虫卵;粪便中食物残渣与寄生虫卵的鉴别及各种包囊的鉴别。结论通过回顾分析寄生虫形态学EQA资料,并定期进行混合虫卵样本的镜下复习和寄生虫图谱复习,以及少见、相似寄生虫(卵)的形态复习,可提高寄生虫检测质量,提升检验人员寄生虫形态学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3.
目的 探讨MED12基因突变与子宫平滑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检索1995年7月-2013年1月Medline、EMBASE、Ovid、Springer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收录的英文文献,以及1994年1月-2013年1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1978年1月-2013年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录的中文文献.选择研究子宫肌瘤MED12基因突变情况的文献,探讨MED12基因突变与子宫平滑肌瘤发病的关系,分析不同人种子宫肌瘤MED12突变的情况和MED12突变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结果 纳入研究9篇文献合并分析共计641例患者,MED12基因突变率为64.90%(416/641),非子宫平滑肌瘤的对照组为0.79%(1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40.848,P<0.001).MED12突变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OR=61.83,95%CI:33.82~ 113.03).不同人种合并分析显示,白人的MED12基因突变率为68.99%(238/345),黑人为62.75%(32/51),黄种人为63.39%(71/112),不同人种间的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人群子宫肌瘤MED12基因突变率合并分析显示,亚洲人群突变率为63.39%(71/112),欧洲人群突变率为65.29%(222/340),美洲人群突变率为67.70%(109/161),非洲人群突变率为50.00% (14/28),非洲人群的突变率低于欧洲、美洲人群(均P<0.05).结论 MED12基因突变与子宫平滑肌瘤发病危险有关,突变情况与种族无关,部分地区MED12基因突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04.
唇腭裂新生儿听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唇腭裂新生儿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鼓室图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以探讨相关听力学检查对这类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及鼓室图测试,对23例(46耳)唇腭裂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  相似文献   
505.
丹参酮类化合物多属于二萜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需要多个基因的参与.CYP76AH1是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P450基因,前期的酵母表达以及体外酶促反应已经验证了其体外功能.为了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该文构建了该基因的丹参毛状根RNA干扰体系: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能形成具有目标基因发卡结构的RNA干扰载体,转化发根农杆菌,转染丹参叶片,将干扰片段整合至丹参基因组中,获得了高效干扰的CYP76AH1干扰型丹参毛状根.  相似文献   
506.
目的 探讨母胎Holter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分析无应激试验(NST)中心电各参数的意义.方法 传统电子胎心监护(EFM) NST无反应型为试验组,反应型为对照组,均进行母胎Holter监护,对两组的临床情况和母胎Holter监护中的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3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孕妇的基本情况、分娩方式、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胎心型)及羊水Ⅲ度污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每小时加速次数(LA)[(3.5±2.8)次/h]远低于对照组[(7.7±3.7)次/h],试验组短变异(STV) [(7.43±1.60) ms]低于对照组[(8.94±2.2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中减速力(DC)和加速力(A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胎儿的胎心率基线(BFHR)与DC两参数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07,P<0.001).结论 母胎Holter监护的优势在于可长时间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将图形数据转化为客观指标,NST无反应型的LA、STV值明显低于反应型.  相似文献   
50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10 ng/ml的TGF-β1作用于CAFs细胞,设置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未经处理的CAFs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AP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FAP在NFs中几乎不表达,而在CAFs中FA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与NFs组和CAFs组相比,10 ng/ml的TGF-β1能够明显促进CAFs细胞分泌FAP,作用12、24 h后FAP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FAP的表达持续升高,24 h较12 h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够促进CAFs中FAP的表达,在肿瘤上皮-间质交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08.
  目的:运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个体化治疗的特性,比较试验期(个体化方)与对照期(支扩稳定方)治疗一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差异。  方法:受试者为一例处于稳定期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该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再进行3轮次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观察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痰量及CAT量表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①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临床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明显多于对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症状总积分差值的95%CI下限为1.53分(>0.5分),可认为试验方较对照方具有临床优效性。②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24 h痰量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与对照期相比,CAT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方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方。  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对本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能体现出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也为该患者提供了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9.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2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42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值及其他临床资料,计算甲状旁腺功能 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 6个 月,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8例(19.72%),其中有5例(3.52%)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3例(16.20%)为暂 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血症者有 22例,发生率为 15.49%(22/142)。永久性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患者术前 PTH、血钙值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在术后 24h降至最低,术后 6个月逐渐升高,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OR=3.313)、行甲状腺全切术(OR=1.283)、 甲状旁腺误切(OR=1.935)、肿瘤直径大小(OR=2.016)、甲状腺恶性肿瘤(OR=1.723)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 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行甲状腺全切、甲状旁腺误切、肿瘤直径大小、甲状腺恶性肿瘤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 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10.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基础研究着手对中药进行深入探索,对了解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制剂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研究广受国内外关注。随着化学分析仪器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药理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现代化研究手段被应用于丹参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分别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现代化药理学研究手段探究了丹参药效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利用组学分析及分子生药学手段研究了活性成分合成调控机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等,并对丹参临床制剂展开了应用研究。该文系统地总结了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相关的现代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相关研究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期望能够进一步发挥丹参在中药研究中的模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