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脾虚1号方对脾虚型FD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70只10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FD模型组、脾虚型FD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低剂量组、脾虚1号中剂量组和脾虚1号高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分别给予蒸馏水1 m L/100 g、多潘立酮0.312 5 mg/100 g、脾虚1号方0.127 5 g/100 g、0.255 0 g/100 g、0.510 0 g/100 g,灌胃14天。记录体重、进食量及饮水量变化,并采用Power 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胃体纵行肌和胃窦环形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型FD大鼠胃体纵行肌平均振幅、Max振幅、Min振幅、(Max-Min)振幅降低,平均周期频率方面增加(P0.01);胃窦环行肌平均振幅、Max振幅、平均周期频率降低(P0.05,P0.01)。与脾虚型FD模型组比较,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胃体纵行肌平均振幅、Max振幅、Min振幅均增加,脾虚1号中剂量组平均周期频率降低(P0.01);脾虚1号中剂量组胃窦环行肌平均振幅、Max振幅、Min振幅、(Max-Min)振幅、平均周期频率均增加,脾虚1号低剂量组平均振幅、Min振幅、平均周期频率方均增加,脾虚1号高剂量组Max振幅、Min振幅、(Max-Min)振幅增加(P0.05,P0.01)。结论脾虚1号方具有提高脾虚型FD大鼠胃动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胃体、胃窦平滑肌肌条收缩力和收缩周期频率的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对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大鼠嗜碱性粒细胞(RBL-2H3)活化脱颗粒的影响及对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脾酪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Lyn/Syk/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肠安Ⅰ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组,每组10只,给药剂量:空白组给予10 mL·kg~(-1)蒸馏水灌胃,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15,2.30,4.60 g·kg~(-1)药液灌胃,给药体积10 mL·kg~(-1),1次/d,连续灌胃7 d。细胞分组:空白组,予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予正常大鼠血清;酮替芬组,予正常大鼠血清+30μmol·L~(-1)酮替芬。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予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建立IgE介导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进行肥大细胞计数;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脱颗粒β-氨基己糖释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组胺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yn/Syk/MA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对于细胞活化脱颗粒,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β-氨基己糖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脱颗粒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细胞β-氨基己糖释放率显著下降(P0.01),细胞脱颗粒率明显下降(P0.05)。对于活性介质释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组胺,MCT,TNF-α及MCP-1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各剂量组细胞上清组胺,MCT,TNF-α及MCP-1含量均显著减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Lyn和Syk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各剂量Lyn,Syk及ERK1/2,JNK及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肠安Ⅰ号方含药血清通过下调RBL-2H3细胞活化上游信号通路关键蛋白Lyn,Syk和下游ERK1/2,JNK及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减少组胺,MCT,TNF-α及MCP-1等活性介质释放,这可能是其抑制肥大细胞活化,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方,建立药物数据库,分析中药使用特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的102张初诊处方中,共涉及中药87味,1578药次,药性寒温并用,以温行温通为主;药味以辛开苦降,甘调平衡为主;归经主要集中脾胃经;药物类别以补虚类、化湿类、理气类与清热类为主;使用频率>10%的药味31种,系统聚类显示,组方特点因疾病重叠主症表现侧重而异,关注舌苔与大便情况,紧扣八纲,通降方药有升清降浊以健脾清化助运,辛开苦降以平调脾胃,理气降胃导滞以清肝和胃之别。结论 唐旭东教授临证GERD重叠消化不良立足“因滞而病”为本,问诊重视症状细节,临证思辨紧扣八纲,抓住主症,善用配伍,治疗以辨证新八纲为纲领,虚则责之脾土,实则责之肝胃,灵活延伸运用通降方法,以实现“调中复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比较肠安Ⅰ号方不同提取工艺对小鼠镇痛止泻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取6种不同提取工艺提取肠安Ⅰ号方药物成分,再分别通过镇痛实验(醋酸扭体反应)、止泻实验(蓖麻油致泻)观察其对小鼠镇痛、止泻的效果。镇痛实验:取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提取物Ⅰ组、提取物Ⅱ组、提取物Ⅲ组、提取物Ⅳ组、提取物Ⅴ组及提取物Ⅵ组,每组10只。空白模型组予纯化水灌胃(20 m L/kg),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药液灌胃(26 mg/kg),肠安Ⅰ号方提取物各组分别予对应提取工艺的药液灌胃(15.47 g/kg)。各组小鼠均第5 d末次给药20 min后,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观察各组小鼠发生扭体反应的次数,记录发生初次扭体的时间,计算扭体发生率和镇痛率。止泻实验: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提取物Ⅰ组、提取物Ⅱ组、提取物Ⅲ组、提取物Ⅳ组、提取物Ⅴ组及提取物Ⅵ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空白模型组予纯化水灌胃(20 m L/kg),马来酸曲美布汀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药液灌胃(78 mg/kg),肠安Ⅰ号方提取物各组分别予对应提取工艺的药液灌胃(15.47 g/kg)。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7 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末次灌胃1 h后予蓖麻油灌胃,观察小鼠排便情况,分别计算蓖麻油作用0~1、1~2、2~3、3~4及0~4 h的腹泻指数。结果初次扭体时间比较,仅提取物Ⅰ组及阿司匹林组初次扭体时间均明显晚于空白模型组(P0.05),其中提取物Ⅰ组小鼠初次扭体时间与阿司匹林组相当(P0.05);扭体次数比较,仅提取物Ⅰ组、提取物Ⅲ组、取物Ⅴ组及阿司匹林组扭体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模型组(P0.05),其中提取物Ⅰ组、提取物Ⅲ组及提取物Ⅴ组小鼠扭体次数与阿司匹林组相当(P0.05);腹泻指数比较,空白模型组在各时间段腹泻指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在0~1、1~2、0~4 h时间段腹泻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P0.05),提取物Ⅰ组在0~1、1~2、2~3、0~4 h时间段腹泻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P0.05),提取物Ⅱ组在1~2、0~4 h时间段腹泻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P0.05),其中提取物Ⅰ组各时间段腹泻指数与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水平相当(P0.05);肠安Ⅰ号方7种成分均与镇痛率呈正相关,与腹泻指数(0~4 h)呈负相关,但只有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与镇痛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肠安Ⅰ号方对小鼠具有确切镇痛止泻作用,提取工艺的不同对肠安Ⅰ号方的药效有很大影响,其中提取工艺Ⅰ所得的样品镇痛、止泻作用最强,明显优于其他各提取工艺组。 相似文献
25.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不仅增加诊疗难度,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药物治疗FGIDs症状重叠的疗效尚不满意。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指导,处方时以证统方,随症加减,在治疗FGIDs症状重叠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本文将就FGIDs症状重叠的诊疗现状、中医药诊疗的优势与特色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如何在FGIDs症状重叠的诊疗中取得突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肠安I号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腰骶段背根神经节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采用新生母子分离叠加多重应激建立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模型评价后将模型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区组分为模型组、肠安Ⅰ号方低剂量组、肠安Ⅰ号方中剂量组、肠安Ⅰ号方高剂量组及得舒特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天,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采用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根神经节中SP、CGRP、PAR-2及TRPV1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腰骶段背根神经节中PAR-2 mRNA及TRPV1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体重下降,粪便含水量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低、中、高剂量组体重增加,粪便含水量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中、高剂量组及得舒特组大鼠内脏敏感性降低(P<0.05),肠安Ⅰ号方各剂量组与得舒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PAR-2、TRPV1、SP、CGRP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PAR-2、TRPV1、SP、CGRP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PAR-2 mRNA和TRPV1 mRNA升高(P<0.05);肠安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及得舒特组PAR-2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肠安Ⅰ号方高剂量组TRPV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低于得舒特组(P<0.05)。结论肝郁脾虚IBS-D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升高,肠安Ⅰ号方可改善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其机制与下调背根神经节中SP、CGRP、PAR-2、TRPV1蛋白表达,及PAR-2 mRNA与TRPV1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7.
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健脾中药复方治疗脾虚证的相关研究,聚焦胃肠动力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消化道机械屏障破坏、肠道微生态紊乱、免疫状态失衡6方面,概述分析了常见胃肠病健脾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旨在为健脾中药复方相关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