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大同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属高发区,人感染HBV后,可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可成为传染源.为了解大同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我们将1999年7月~2001年7月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 581人的HBsAg检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辅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辅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26±0.18m Pa·s、55.54±3.75%、3.95±0.87g/L,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1.76±0.17m Pa·s、42.77±3.49%、3.28±0.85g/L;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0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4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避免疾病反复发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2例幼儿血型B抗原减弱的原因,为今后婴幼儿血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性数据。方法:对2017年2例13个月龄患儿血型B抗原性减弱的样本进行血清学和Sanger双碱基DNA分子测序分析。结果:2例样本其中1例ABO血型基因型为ABO*B101,另1例为Bw型。结论:本次研究提示,幼儿血型抗原减弱可能是红细胞上血型抗原表达减弱导致,血型基因并未发生突变;也有可能是由于血型亚型造成,在儿童血型鉴定时尤其要重视。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完全腹腔镜技术下行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腹部胃肠超声、~(99m)Tc同位素检查明确诊断21例,术中明确诊断7例。结果 28例患者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肠切除肠吻合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40(85±35)min。所有患者术后第5天进行流质饮食,术后6~8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9(10±8)个月,无吻合口狭窄、肠瘘、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完全腹腔镜技术行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瘢痕小等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孕期保健对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于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孕妇160例作为总体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孕期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及产前检查;对照组在孕期未接受保健服务,观察两组孕妇在孕期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在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肾结石、肾积水、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都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在孕期进行产前检查和保健服务可以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还可以帮助孕妇顺利分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骨科护理质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与2010年每季度骨科患者20例,2009年80例为对照组,2010年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晨晚间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晨晚间护理查房,对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用药知晓率、健康教育掌握率、主动功能锻炼率、住院及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用药知晓率、健康教育掌握率、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率、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改善骨科护理质控中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每组各50例。对于Ⅰ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对于Ⅱ组患者则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对比情况。结果:Ⅰ组患者在接受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强于Ⅱ组的72%,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Ⅰ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与Ⅱ组相比,明显强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NIHSS评分,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了β-司他夫定原料有关物质的RP-HPLC测定方法和水解破坏制备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SUPELCOSIL LC-18-DB(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01 mol·L-1醋酸铵溶液-乙腈(96.5∶3.5)和0.01 mol·L-1醋酸铵溶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β-司他夫定和4种已知杂质及其他未知杂质均能达到有效分离;经水解破坏产生的α-司他夫定与β-司他夫定的分离度均达2.8;β-司他夫定、胸腺嘧啶、β-胸苷与5-O’-苯甲酰-司他夫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51~26μg·m L-1(r=1.000)、0.13~27μg·m L-1(r=1.000)、0.50~25μg·m L-1(r=1.000)、1.7~6.3μg·m L-1(r=1.000),已知杂质胸腺嘧啶、β-胸苷与5-O’-苯甲酰-司他夫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2.8%(RSD=1.5%)、100.6%(RSD=0.9%)、101.9%(RSD=2.1%);β-司他夫定与3种已知杂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2.5 ng以下;经水解破坏制备的系统适用性溶液的重复性良好;供试品溶液在4℃下的30 h内基本稳定。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β-司他夫定原料的有关物质测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耐药情况。方法 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采用整群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30家县级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作为监测点,排除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且调查期间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或不同意接受调查的肺结核患者,对培养阳性的≥15岁的肺结核患者分离的193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初治患者分离株1815株,复治患者分离株116株)进行10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比例法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93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26.26%(507/1931;95%CI:24.30%~28.22%)、8.44%(163/1931;95%CI:7.20%~9.68%)、11.39%(220/1931;95%CI:9.98%~12.81%)、6.42%(124/1931;95%CI:5.33%~7.51%)和0.41%(8/1931;95%CI:0.13%~0.70%)。其中,初、复治患者分离株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5.45%(462/1815;95%CI:23.45%~27.46%)和38.79%(45/116;95%CI:30.10%~47.84%)]和耐多药率[分别为7.82%(142/1815;95%CI:6.59%~9.06%)和18.10%(21/116;95%CI:11.10%~2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21;χ2=11.623,P=0.001),且初治患者分离株在男性、中部地区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6.22%(284/1083)和24.96%(158/633)]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分离株[分别为41.49%(39/94)和51.43%(1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41,P=0.022;χ2=5.888,P=0.015)。对10种抗结核药品的总耐药率前3位依次为INH[16.78%(324/1931)]、EMB[15.38%(297/1931)]、RFP[10.10%(195/1931)]。据此估算,甘肃省每年新发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分别为2341~2764、665~940、5~70例。结论 甘肃省结核病耐药情况严重,以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为主。同时,初治患者的耐药情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