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及基础用药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蕲蛇酶0.75u,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7~14d;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TCD参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头颅CT变化及用药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血浆Fbg含量明显降低(P<0.01);TCD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P<0.001);头颅CT示脑梗死面积缩小,脑水肿减轻(P<0.01);无明显出血事件等副作用发生。结论蕲蛇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2.
采用SAT、ELISA及DIBA分别对6种布鲁氏菌及耶氏菌O:9型感染的兔血清抗体的检查结果表明,无论用布鲁氏菌104M、耶氏菌O:9型菌集抗原做SAT检查或用布鲁氏菌16M超声波破碎抗原做ELISA检查均对布鲁氏菌与耶氏菌O:9型的兔血清抗体无鉴别意义;而用16M可溶性蛋白抗原、外膜蛋白抗原以及用耶氏菌O:3型可溶性蛋白抗原、外膜蛋白抗原做ELISA或DIBA均能对布鲁氏菌与耶氏菌O:9型的兔血  相似文献   
73.
致病性耶尔森氏菌PCR扩增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解不同来源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和不同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及假结核耶尔森氏菌(PTB3)的遗传学差异。方法使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结果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扩增主带型相似,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差异较大;不同来源的鼠疫耶尔森氏菌株RAPD图谱亦有细微差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以及同一血清型不同来源株的RAPD亦有较大差异。这为耶尔森氏菌更进一步的分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外,还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毒素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将7个血清型6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氏菌分成两组,一组的扩增为预期的289bp片段,另一组为约200bp的片段。结论实验表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可以通过RAPD和其它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加以区分。使用RAPD技术可对同一血清型不同来源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更进一步分型。上述方法可用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4.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急性占位性病变,内科疗法不能有效消除因颅内压高而出现脑疝的威胁.随着CT的问世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小骨窗清除颅内血肿术已在临床广泛运用,该手术具有快速、微创、能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并进行止血,继发性损伤小等优点,是出血部位在壳核、皮质下等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良好的护理是提高该手术成功的可靠保证,同时也是提高预后生存质量的有效指标.2004年1月~2006年5月31日,我科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在30~80 ml患者,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在护理上采取"三早"即早期术前准备、早期发现再出血、早期施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提取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过程中发现在光滑型、粗糙型、非典型菌细胞中都存在着一组亲水性的小分子蛋白(MW<28kD),实验证明,这组小分子蛋白的存在是获得清晰,真切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电泳图谱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推测小分子亲水性外膜蛋白参与了布鲁氏菌已被公认的三组外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外膜蛋白达到综合平衡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6.
SDS—PAGE揭示出犬种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具有布鲁氏菌属的共同性,同时也具有其种的特征性。其独特表现为:具有一组非热修饰蛋白成分;且其微孔外膜蛋白解聚后除解聚成正常单体外,还有一组特殊的热修饰组分,此二成分受不同宿主影响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7.
应用乘数法估计暗娼规模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应用乘数法估计暗娼规模时的适用性及应用特点,为在其他地区使用该方法估计暗娼规模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以医疗机构妇科门诊为基础获得首次就诊者中暗娼比例,同时以社区为基础获得暗娼到目标机构就诊的比例,应用乘数法估计某市城区暗娼规模。结果医疗机构妇科门诊首次就诊者中暗娼占8.9%,社区暗娼中承认到目标机构就诊比例为14.3%,从而推算到该市城区暗娼规模为3642人。结论乘数法比较适用于暗娼规模估计,但应用时应根据调查地区特点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医疗机构调查时人群身份识别、社区暗娼求医行为调查时样本代表性等环节控制可能产生的偏倚。  相似文献   
78.
程魏  张兰凤  肖娜  王雪峰  张磊  马烨 《河北医药》2013,35(15):2307-2308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病灶常需要进行全脑放疗。替莫唑胺(TMZ)是新型口服烷化剂,临床观察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高,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在治疗恶性胶质瘤和脑瘤转移等颅内实体肿瘤的疗效得到了肯定。回顾分析我院肿瘤内科2008至2011年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情况,主要观察TMZ联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9.
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 人类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至几年内经历了快速的动态变化, 这种进化驱动过程有助于肠道内环境稳态形成及肠道免疫 系统发育,并与神经系统相互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神 经系统发育的“时间窗”基本一致,早期的菌群失调可能会 影响大脑的发育,造成远期神经精神疾病患病风险升高。 本文主要回顾肠道菌群早期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及讨论肠道 菌群与神经发育的关系,包括生物模型的意义以及肠道菌 群影响神经发育的途径,总结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发育障 碍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州2008-2013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探讨其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制订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选取凉山州2008-2013年期间诊断的艾滋病患者,收集其基本人口学及感染、发病、治疗、死亡等相关信息,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8 321例艾滋病患者确诊艾滋病年龄范围18~87.5岁,平均(34.2±9.8)岁,死亡3 02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患者3 721例.研究对象总病死率由2008年的43.9/100人年下降到2013年的20.7/100人年,治疗组病死率由2008年的27.3/100人年下降到2013年的5.1/100人年,未治疗组病死率维持在45.0/100人年至50.8/100人年;治疗比例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5.8%上升到2013年的54.5%.所有艾滋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1个月,其中未治疗组为18.4个月;所有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治疗、确诊艾滋病年龄以及感染HIV途径有关(P< 0.05),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接受治疗者的5.78倍,但与性别、民族无关(P> 0.05);治疗组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性别、确诊艾滋病时年龄、民族、感染HIV途径、确诊艾滋病时CD4+T细胞计数、治疗基线CD4+T细胞计数和基线贫血有关(P< 0.05);未治疗组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主要与确诊艾滋病年龄有关(P< 0.05),与其余因素无关(P> 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治疗时机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提示加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与监测、及早发现和确证艾滋病患者、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是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