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85篇 |
免费 | 406篇 |
国内免费 | 2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72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392篇 |
口腔科学 | 147篇 |
临床医学 | 901篇 |
内科学 | 717篇 |
皮肤病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169篇 |
特种医学 | 2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671篇 |
综合类 | 2149篇 |
预防医学 | 801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725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745篇 |
肿瘤学 | 2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178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492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83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64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391篇 |
2003年 | 311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217篇 |
2000年 | 222篇 |
1999年 | 239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49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中等程度限制蛋质对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抑制的价值。方法对41例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且能坚持12个月以上接受低蛋白饮食治疗的患者,根据Moroni推荐的公式计算得出每天实际蛋白质的摄入量,保证蛋白摄入量和处方指示量的差异限定在±10%以内,在低蛋白饮食期平均日蛋白摄入量为0.74 g/kg。根据血清肌酐(Scr)检测值将41例分为三组:A组6例,Scr<114.92μmol/L,B组19例,176.8>Scr≥114.92μmol/L,C组16例,Scr≥176.8μmol/L。结果Scr在114.92μmol/L以上的B组和C组,肾功能减退速度有有意义的降低(P>0.01);Scr<114.92μmol/L的A组,肾功能减退速度有降低倾向,总体上肾功能的进展被抑制(P>0.01)。对血糖、胆固醇及血浆白蛋白没有影响。结论在Scr114.92μmol/L左右开始实施每天0.8 g/kg蛋白质这样中等程度限制蛋白质对伴有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期2型糖尿病肾病是可采用的饮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分析血浆(1,3)-β-D 葡聚糖(G 试验)、真菌培养结果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G 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 年9 月-2016 年1 月,861 例疑诊为DFI 的患者进行G 试验及真菌培养,分析G 试验与真菌培养对DFI 的诊断效率。结果在疑诊为DFI 861 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DFI 组181 例,非DFI 组680 例。G 试验与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27%(252/861)和21.37%(184/8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试验诊断DFI 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9.50%、86.76%、64.29%、96.88%和87.34%;真菌培养诊断DFI 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59.12%、88.68%、58.15%、89.07%和82.46%。结论G 试验在快速、早期诊断DFI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3.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精神功能下降,例如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由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效率低下,无法长期治愈,因此可以将细胞治疗视为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有效方法。本文现对阿尔兹海默病细胞治疗中的工具细胞特性、细胞治疗机理、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74.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佛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过程中哈佛系统的成骨作用,探讨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愈合活化表面的临床意义,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手术移植2cm经深底温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段,于术后2、4、8、12周取材,观察各组X线片,组织学,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变化,记录骨吸收重建情况。结果:骨端愈合率;近端宿主骨-异体骨接全部4周90%,8周100%;远端4周60%,8周90%,12周100%,组织学观察;4周时皮质骨内哈佛管扩大,多位于近骨髓腔处的皮质内;8周时可观察到扩大的哈佛管周围新骨形成;12周时可见到新形成的类哈佛系统。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周皮质内扩大的哈佛管壁有弱阳性表达,8周时有强阳性表达,管腔内细胞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的骨隐窝内亦有阳性表达,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术后2周可观察到异体骨周边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移植后4周可见较强的荧光标记于哈佛管内,哈佛管内与福克曼管交叉处为强阳性性表达。术后8南呤骨髓腔处的皮质骨陷窝内亦有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结论: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通过四个愈合表达进行活化重建;(1)哈佛系统的骨吸收,骨诱导成骨;(2)宿主骨-异体骨接合端的爬行替代;(3)异体皮质骨周围的吸收与重建;(4)骨髓腔内壁的成骨活动,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保留异体皮质骨的有效成骨活性表面,和各种机械遮挡,采用髓内固定,并应保留适当骨瘤腔的空间,利用皮质骨的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75.
外伤后癫痫大鼠模型脑内铁蛋白与转铁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脑内铁代谢的角度研究铁在外伤后癫(PT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PTE大鼠模型脑组织内铁蛋白(Ft)和转铁蛋白(Tf)的动态含量。结果:早期Ft在整个脑组织内呈现为即刻反应性升高,15d后其含量在实验对侧脑组织内恢复至正常范围,而在实验侧脑组织内呈现继续升高的趋势;Tf含量只在实验侧脑组织内升高,且呈现随时间继续升高趋势。结论:PTE大鼠模型中的铁代谢过程十分复杂,相关蛋白尤其是Tf含量的增加提示铁可能是外伤后癫灶形成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微创组35例采用CT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治疗;开颅组55例行大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微创组恢复良好率65.7%,开颅组恢复良好率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血肿清除术结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组。 相似文献
77.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不能进行POEM。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行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7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曲张采用LDRf分型进行分型。对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本组7例患者行ESD或EMR,7例患者中4例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6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均完整切除病变,内镜下早癌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不增加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末期常无远端流出道,对末期ASO患者膝上截肢的离断标本行血管灌注,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侧支流出道构建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在10例自愿捐赠的膝上截肢新鲜离体标本上向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病理改变,以及这些主干动脉侧支分布的规律。2005年9月-2007年4月,收治5例ASO患者,均为单侧。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8~81岁。均有6个月静息痛病史。下肢DSA示股动脉、胭动脉及分支均不显影,B超示胭动脉及分支基本闭塞,行胭动脉及分支探查、血循环重建术。结果解剖学实验结果:胭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管壁僵硬,动脉粥样斑块填满管腔。胭动脉及分支发出的侧支中,腓肠动脉开口于主干动脉的几率最大。所有侧支在膝周构建的侧支循环稀疏,而在小腿肌群内可形成相对丰富的侧支循环。临床应用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术后皮温逐渐增高,血氧饱和度术前为0,术后6h逐渐达90%~100%。获随访3~12个月,患者感觉下肢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消失,下肢溃疡逐渐愈合。B超示胭动脉吻合口处血流大部进入侧支循环,远侧胫前、胫后动脉的血流量并不多。结论通过临床解剖发现,侧支流出道的构建是可行的,临床应用结果提示这一方法是解决晚期ASO患者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