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1篇 |
免费 | 398篇 |
国内免费 | 3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546篇 |
口腔科学 | 97篇 |
临床医学 | 757篇 |
内科学 | 555篇 |
皮肤病学 | 56篇 |
神经病学 | 173篇 |
特种医学 | 2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20篇 |
综合类 | 2058篇 |
预防医学 | 1117篇 |
眼科学 | 55篇 |
药学 | 719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814篇 |
肿瘤学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181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359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47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331篇 |
2005年 | 377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310篇 |
2002年 | 333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20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加深对导管内癌(DCIS)的认识,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3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体检特征、超声和钼靶检查、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手术方式.结果 (1)该组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7.7±9.3)岁.(2)体检特点以乳腺肿块79例,乳头溢液19例,乳房疼痛伴腺体增厚30例等为主要表现.(3)超声、钼靶45例,可能为恶性者分别为27例(60%),30例(66.7%),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2种方法后,诊断可能恶性者37例(82.2%).(4)65例超声表现为实质性肿见块43例(66%);血流信号41例(63%);可见导管扩张52例(80%)和导管内点状强光团33例(50.7%).(5)52例钼靶摄影主要表现有泥沙样钙化,肿物伴簇状钙化,腺体局限性致密和乳腺肿物.(6)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和c-erbB-2.DCIS与DCISMI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6例(其中3例为DCIS-MI).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6例,包括59例DCIS,27例DCIS-MI.DCIS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例,DCIS-MI有淋巴结转移者5例.结论 乳腺超声检查和钼靶摄像联合诊断可提高DCI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21例,按照Meyers-Mckeever胫骨髁间嵴骨折分型方法:Ⅱ型8例,Ⅲ型13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前均行膝关节X线片和MR检查,其中6例行CT三维重建,以确定胫骨髁间嵴骨折。术后积极康复治疗,根据Lysholm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平均3.5个月。Lysholm评分: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Meyers—MckeeverⅡ型、Ⅲ型骨折,具有骨折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创伤少、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在关节镜下同期处理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及滑膜病变等伴随病变。 相似文献
93.
大鼠肝区照射后肝纤维化过程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60Coγ射线照射130只大鼠肝区,于照后0.5,1,2,3,6,9及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光镜(常规及多种特染)、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电镜及图像分析,动态观察了照后肝纤维化的过程。结果表明:30Gy组动物在照后1年内逐渐发生了放射性肝纤维化病变,可将其分为4个阶段即急性放射性肝炎期、肝纤维化前期、肝纤维化期及肝硬化期。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胶原及网状纤维含量增加;成纤维细胞增多;肝细胞浆内糖原颗粒含量进行性减少;肥大细胞增多并见脱颗粒;贮脂细胞增多,其荧光强度增强。作者并对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低氧组(Hy组)、心理应激(2次/d)组(Ps1组)、心理应激(2次/d×2d)组(Ps2组)、心理应激(2次/d)+低氧组(Ps1+Hy组)和心理应激(2次/d×2d)+低氧组(Ps2+Hy组)。通过测定大鼠右肺湿/干比值、全湿肺/体重比值、右肺含水比值、血管“袖套”面积和血管“袖套”面积/血管面积的比值来评定肺损伤的程度。结果:与Con和Hy组比较,Ps2+Hy组的右肺湿/干比值、肺湿重/体重比值、血管“袖套”面积和血管“袖套”面积/血管面积比值均显著增高(P分别〈0.01,0.05)。结论:心理应激可加重急性低压低氧环境导致的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中枢毒蕈碱受体(M 受体)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6 组(每组6 只):加兰他敏组、中枢M 受体拮抗组、新斯的明腹腔组、新斯的明侧脑室组、M1 受体激动组及M2 受体拮抗组.将迷走神经放电信号引导至BL-420F生理仪持续记录,其中采样速率1 kHz/s,滤波范围100~1 000 Hz.稳定记录神经放电信号10 min(作为基础值)后,按照上述分组注射相应药物,并持续记录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60 min.整个放电观察周期内,每隔10 min 为时间点,记录放电频率和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传出放电频率于加兰他敏注射后17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期间最高值为(516±40)Hz,最低值为(249±26)Hz,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加兰他敏前给予硫酸阿托品干预处理后,各时间点放电频率和峰值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放电图内仅观察到散在爆发电位.腹腔注射新斯的明前10 min 内观察,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和峰值记录无明显变化(P>0.05).侧脑室注射新斯的明前10 min 内观察,放电频率和峰值无明显变化(P<0.05).放电频率于新斯的明注射后13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MCN-A-343 前10 min 内观察,放电频率和峰值记录无明显变化.放电频率于MCN-A-343 注射后12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美索曲明前10 min 内观察,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和峰值无明显变化,注射美索曲明后8 min左右,放电峰值显著增加,持续48 min 后回落至注射药物前水平,期间各时间点,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电频率于美索曲明注射后17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抑制中枢胆碱酯酶而提高乙酰胆碱含量,可增强迷走神经的传出活性;此过程可能是由中枢M1 受体介导的;而中枢M2 受体则可能抑制迷走神经传出活性. 相似文献
97.
输尿管镜在婴儿肾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婴儿肾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双肾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儿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12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双肾结石并肾积水5例,一侧肾结石合并对侧输尿管结石嵌顿3例,双侧输尿管结石嵌顿3例,双肾结石合并肾积水伴尿道结石2例.无尿1~3 d者11例,少尿5~10 d者2例.实验室检查血BUN及SCr均高于正常,高尿酸血症8例,高血钾症9例.13例尿pH均<6.5,平均5.5.KUB检查均未见阳性结石.B超检查13例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9例肾积水直径>2.5 cm.CT检查结石直径0.5~1.5 cm.均未行透析治疗.13例均行输尿管镜下溶石、碎石、置入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 结果 13例患儿术后24 h内出现多尿,出现多尿期平均时间为术后12 h,多尿期持续24~72 h,24 h尿量约800~2500 ml,术后48~96 h尿量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5 d BUN及SCr均恢复正常,8例高尿酸血症患儿术后1~7 d血尿酸恢复正常,9例高钾血症患儿术后1~3 d血钾恢复正常.13例患儿留置双J管2~4周,复查B超,结石排净11例、结石变小2例. 结论 对肾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要儿应用输尿管镜下腔内手术治疗,采用溶石、碎石,置入双J管内引流,可立即解除上尿路梗阻,恢复排尿,改善肾功能.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婴儿肾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手术解除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8.
肾盂内灌注碱性药物溶石治疗三聚氰胺所致婴儿双肾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导管或肾造瘘管肾盂内直接灌注碱性药物溶石治疗三聚氰胺所致婴儿双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双肾结石合并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婴儿15例.年龄5~12个月,平均9个月.结石直径0.4~1.5 cm,平均0.8 cm.15例患儿均长期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13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通过输尿管导管行肾盂内碱性药物灌洗,20 m1 5%NaHCO3于10 min内缓慢冲洗,然后置入双J管.2例经皮肾穿刺留置肾造瘘管,术后间歇碱性药物灌洗,100 ml 1.4%NaHCO3于4~6 h内持续低压滴注,1次/d,持续2周. 结果 15例患儿均成功实施碱性药物肾盂内灌洗溶石治疗.术后2~5 d尿量恢复正常,2~3 d SCr、BUN恢复正常.13例术中经输尿管导管直接肾盂内灌注5%NaHCO3者,术中均观察到大量混浊液体自输尿管口喷涌而出.术后2周复查CT,结石消失13例,结石直径缩d~>50%者2例. 结论 经输尿管导管或肾造瘘管进行肾盂内直接碱性药物化学溶石治疗三聚氰胺所致婴儿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
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内前列腺突入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的程度对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功能的预测与评价。方法以经腹超声证实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的BPH患者为研究组,无突入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临床资料中,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急性尿潴留及膀胱小梁化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1,0.342,p值分别为0.013,0.0231);在尿动力学结果中,研究组排尿期最大尿流率(Qmax)、逼尿肌不稳定及低顺应性膀胱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及梗阻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与Qmax呈负相关(r=-0.284,p=0.045),与Pdet.max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2,0.456,p值分别为0.041,0.032)。结论前列腺突入膀胱的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及膀胱功能受损的程度明显高于无突入患者;经B超测定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的程度,可以预测及评价膀胱出口梗阻的程度和膀胱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