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清中cathepsin 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状动脉不同类型斑块中的价值。方法84例患者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稳定型心绞痛38例。介入手术之前对"罪犯"血管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然后根据斑块的类型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及破裂斑块组,同时测定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84例患者中,血管内超声发现有36处稳定斑块,18处不稳定斑块,30处破裂斑块。三组患者在参考面积,参考血管管腔面积、病变面积以及重构指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测定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血清中cathepsin S浓度较稳定斑块组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组0.408±0.136 IU/L,稳定斑块组0.355±0.056 IU/L,P〈0.05),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MMP-2及MMP-9在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不稳定斑块组hs-CRP较稳定斑块组明显升高(5.23±4.28 pg/mL比2.30±2.71 pg/mL,P〈0.01),不稳定斑块组较破裂斑块组hs-CRP也有明显升高(5.23±4.28 pg/mL比3.19±2.33 pg/mL,P〈0.05),但破裂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thepsin S和hs-CRP升高对于斑块的不稳定具有预测价值,对于患者的预后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验证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B-CTO评分预测介入治疗成功率及难易程度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病变CTO病理解剖学特征对650例CTO患者进行评分,0~3分难度系数定义为"简单",4~6分难度系数定义为"中等",7~9分难度系数定义为"困难",10~12分难度系数定义为"极困难"。观察不同组之间手术成功率,评估B-CTO评分与手术成功和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B-CTO评分简单组,高达97%的患者通过正向途径取得成功,随着评分难度增加,直接正向夹层再进入技术及逆向技术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极困难组逆向比例61%。B-CTO评分预测手术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结论:B-CTO评分有助于预测CTO手术难易程度,可用做CTO介入治疗术前的评分工具。  相似文献   
54.
作为目前导管室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作为公认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亟待攻克的堡垒,目前国内外仅有少量关于FFR在CTO病变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个案报道和研究。为了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需要深入探讨FFR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功能学价值,从而采取精准治疗。现就FFR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不同磁共振延迟成像(com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砌)时间是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n,AMI)后梗死面积的测定.并探讨磁共振测定的射血分数与左窒造影测定的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7例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54.3±10.5)岁.所有患者均动态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并经冠脉造影明确,冠脉造影同时测定左室造影射血分数,磁共振(SIMENS 1.5T)检查时间为心肌梗死后(13.2±5.2)d,磁共振检查方法 是首先进行电影扫描,测定射血分数,然后经静脉以5 mL/秒注入0.05 mmol/kgGd-DTPA行首过成像,最后经高压注射器静脉以2 mL/s注入0.15 mmol/kg Gd-ffFPA行延迟成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在延迟注药后5 min开始延迟期采集.选择存在延迟增强高信号区的同一短轴层面,每间隔5 min成像一次测定梗夕匕面积,直至20 min.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在延迟CeMRI上均存在延迟增强区,27例患者测定的梗死面积为(17.9±9.8)%,测定CK峰值为(2003.5±1496.8)U/L,肌钙蛋白T峰值为(4.6±3.3)ng/mL.梗死面积与CK峰值的相关系数为r=0.819(P<0.01),梗夕匕面积与肌钙蛋白T相关系数为r=0.517(P<0.05).存在梗死心肌的同一层面测定的梗死而积百分比在5 min,10 min,15 min及20 min时分别为(7.2±6.2)%,(8.5±7.4)%,(7.3±6.3)%及(6.9±6.4)%(10 min与20 min相比,P<0.05).MR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与造影测定的射血分数相关系数为r=0.867(P<0.01).结论 CeMRI可以诊断心肌梗死和定量测定梗死范围.磁共振测定与左室造影测定的射血分数密切相关.测定梗死范围时,不同延迟成像的时间影响梗死范围的测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屏气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励序列(3D-FLASH)延迟增强扫描与多次屏气二维快速FLASH(2D-turboFLASH)延迟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量化梗死面积有无差异.方法 15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单次屏气3D-FLASH及多次屏气2D-反转恢复快速FLASH(IR-turboFLASH)延迟增强检查,以2D序列为标准,比较两者测虽心肌梗死面积比值.同时比较3D图像与2D-原始图、2D-相位敏感重组图的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视觉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分别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各图像CNR进行分析.结果 3D序列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比值(31.28%)与2D测量结果(30.9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5,P=0.621),相关性好(r=0.990).2D-相位敏感重组图CNR较其他两者低(3D、2D-原始图及2D-相位敏感重组图CNR分别为43.43±20.67、34.10±14.29和7.59±2.5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76,P<0.01).但视觉评分2D-相位敏感重组图显示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对比度最好,而背景噪声最明显(3D组、2D-原始图组及2D-相位敏感图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分别为2.33、2.13和2.73,背景噪声分别为2.67、2.53和1.20).结论 屏气3D-FLASH延迟增强扫描量化心肌梗死面积准确性高,图像质量良好,适合临床运用.但受屏气及时间影响大,且需准确选择反转时间.  相似文献   
5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将 4 5例AMI患者根据溶栓情况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未通组和溶栓再通组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组患者梗死后不同时间 (4、6、8、10、12、14、2 4、16 8h)的血浆CGRP和ET水平。结果 :溶栓再通组血浆CGRP和ET峰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和溶栓未通组 (P <0 .0 1) ,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2h。结论 :AMI患者溶栓再通后CGRP和ET峰值提高 ,且时间提前 ,CGRP和ET可作为溶栓再通和评价梗死范围的一种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经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内应用异博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接受冠脉内应用异搏定的STEMI患者141例,根据异搏定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指引导管组(n=67)和选择性导管组(n=74),比较两组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脉内用药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导管组用药后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明显低于指引导管组(P0.05);选择性导管组恢复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指引导管组(P0.05);选择性导管组获得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指引导管组(P0.05);两组LVEF和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选择性导管冠脉内应用异搏定治疗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明显优于经指引导管给药。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生的相关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发现IMH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处理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26例患者中男15例(57.7%),高血压病(17例,65.4%)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靶病变以前降支(9例,34.6%)和右冠状动脉(10例,38.5%)最常见。14例(53.8%)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夹层,12例(46.2%)患者无明显冠状动脉夹层,表现为新发的非痉挛、非血栓狭窄病变。IMH累及支架外远端(16例,61.5%)最常见。13例(50.0%)患者直接置入支架,6例(23.1%)患者未予处理,2例(7.7%)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19.2%)患者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出院后平均随访(2.39±1.68)年,所有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例患者术后3个月IMH完全吸收,1例患者1年后IMH完全吸收,另2例患者1年后冠状动脉造影仍可见IMH征象。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常发生于高血压病患者,易累及支架外远端,表现为非痉挛、非血栓的新发狭窄病变。急性血管闭塞风险低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而对IMH范围较广不易吸收、且可逐渐进展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者,则需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入不同浓度微球栓塞后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小型猪10只,经心导管在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入5万、12万、15万个微栓塞球。分别在基础状态和微栓塞后2h、6h、1周的静息状态以及负荷状态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以声诺维(SonVue)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eal-time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RT-MCE)。分别测量每次超声检查时M型超声左室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的前壁增厚率、前壁收缩达峰时间、下壁增厚率、下壁收缩达峰时间、脉冲组织多普勒前壁收缩开始时间、前壁收缩达峰时间、前壁收缩期积分、前壁舒张开始时间、下壁收缩开始时间、下壁收缩达峰时间、下壁收缩期积分、下壁舒张开始时间和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声学密度(acoustic density,AD)测定功能测量RT-MCE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前壁和下壁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以及乳头肌水平前壁和下壁的MBF。结果:前降支不同程度微栓塞猪模型超声心动图各个指标在基础状态、微栓塞后2h、6h和1周的静息状态及负荷状态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射微球栓塞时,如微球剂量较小,造成栓塞面积较小,未能明显影响心肌局部血流灌注时,不会影响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