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术后胆道镜镜检前的准备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病人的准备:饮食控制、女捐人避开月经期、有慢性病者先期治疗;(2)时间的准备:所有病人均在术后5周以上进行;(3)胆管及窦道的准备:必要的胆道冲洗、消炎;(4)胆道镜的准备:严格的消毒;(5)术中:控制水流速度、轻柔操作、必要的止血、应用导丝引导法、持续牵引法等。结果 术后胆道镜应用1112例中。取蛔成功100%(11/11);取石成功率99.5%(994/999);取净率97.2%(971/999);探查及诊断确诊率98.9%(179/181);残石28例,残石率2.8%;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45例,发生率4.0%。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将提高术后胆道镜的疗效,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6例急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病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有59例。手术方法有单纯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加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坏死病灶切除清创术、脓肿引流术、囊肿引流或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胰腺周围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等。结果:236例手术者治愈226例,治愈率95.8%(226/236),其中SAP手术的治愈率为83.1%(49/59);10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死亡,死亡率为4.2%(10/236)。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治疗应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对合并胆石者,应根据胰腺炎不同的病理类型,积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胰腺假性囊肿多在急性期后行引流术。胰腺周围血管破裂可行经导管出血动脉栓塞术或破裂血管缝扎止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室隔综合症或感染者,应及时行开腹减压、胰腺周围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术及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14.
<正>术后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临床上较为多见,由于病情较复杂,手术难度亦较大。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97例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7例中男46例,女51例,年龄24~82岁,平均43岁。均经B超或CT、胆道造影等检查证实为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其中肝外肝管结石34例,肝内胆管结石53例。行肝外胆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32例,肝外切开取石行胆管肠道吻合38例,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后整形加扩大吻合口,胆肠吻合术19例,肝表面胆管切开取石2例,肝段或肝叶切除13例,胆肠吻合口取石3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坏死特点以及相关基因 p16、nm-23、p53和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胆总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的组织切片作检测,以TdT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标,HE染色观察组织坏死灶;以LSAB法测定细胞增殖指标和上述四个基因的表达.所有病例作随访.结果 四种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细胞凋亡、坏死、增殖指数以及死亡/增殖比分别是(0.18±0.45),(0.24±0.67),(0.65±0.36)和(0.69±0.44).细胞增殖指数低于平均值、细胞凋亡、坏死指数以及死亡/增殖比高于平均值的病例,术后生存时间长.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细胞生长特征是了解患者预后的颇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干细胞相关因子CD44在胃癌细胞株MKN45悬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含有纤维生长因子-2及表皮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球体形成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CD44在球体细胞及原代贴壁细胞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MKN45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形成悬浮球体,球体细胞中CD44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原代贴壁细胞(P〈0.05)。结论:悬浮球培养法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培养形成的球体细胞富集类肿瘤干细胞。该方法是分选和鉴定肿瘤干细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状况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状况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6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5、10、15d外周血CD3^+、CD4^+、CD8^+、CD8^+CD28^+、CDl6^+CD56^+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用MTT比色法测定。结果 HCC组CD4^+、CD4^+/CD8^+、CD8^+CD28^+、CDl6^+CD56^+及IL-2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1),CD8^+高于对照组(P〈O.01);肝硬化患者CD4^+/CD8^+及IL-2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Ⅲ、ⅣA期肝癌患者CD4^+/CD8^+、CD8^+CD28^+、CDl6^+CD56^+及IL-2含量明显低于I、Ⅱ期(P〈0.01或P〈0.05)。肿瘤切除术后第5天,CD8^+、CD4^+/CD8^+、CD8^+CD28^+、CDl6^+CD56^+明显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0dCD8^+下降,CD4^+/CD8^+、CDl6^+CD56^+高于术前(P〈0.01),免疫抑制逐渐恢复,但CD8^+CD28^+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5d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低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 HCC患者免疫抑制严重且出现早,术后早期免疫抑制程度加重,HOC围手术期免疫状况的检测对围手术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模式在普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普外科临床见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33例学生仅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阶段测试评价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测试题成绩(44.87±5.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临床病例分析题成绩(42.75±5.63分)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分(87.62±5.51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亚甲蓝(methylene blue, MB),专利蓝(patent blue, PB)及两者混合为染色剂,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为临床挑选合适的染色剂提供依据. 方法 24只成年大耳家兔随机分为3组,观察3种不同的染色剂在胃浆膜下注射后到达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及下一站淋巴结的时间,染色淋巴结枚数以及褪色时间.结果 在兔的胃浆膜下分别注射了亚甲蓝,专利蓝及两者联合的染色剂后到达SLN的平均时间为7.56s,9.13s,8.69s,专利蓝与联合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5),亚甲蓝组时间则短于专利蓝(P=0.000)和两者联合组(P=0.009).到达第2站淋巴结的时间分别为19.32s,31.56s,23.34s.第2站淋巴结染色时间上亚甲蓝组快于联合组(P=0.017),联合组快于专利蓝组(P=0.000).各组在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数目上没有明显区别(P>0.05).褪色时间专利蓝为13.06min,两者结合组为82.13min,亚甲蓝组在观察了120min后没有明显褪色.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00).结论 亚甲蓝和专利蓝各有其优缺点,实验中两种联用可以取得互补的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