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自制生物促凝管在临床化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制促凝管及普通试管各取564例血液标本,比较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γ-谷胺酰转移酶等26个项目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试管留置标本的26个项目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促凝管高效促凝,在不影响临床化学检测结果的同时,使因分离血清不彻底导致大型生物化学分析仪进样针和管道堵塞现象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移植于猪皮肤缺损创面后支架的血管化及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的成活情况.方法 将双层人工皮肤支架移植于10只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结果 支架植入后1周支架内可见细胞浸润和少量新生微血管形成;植入后2周,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明显增多;植入后3周,大部分支架被血管化.CD34阳性信号在支架植入后3周比植入后2周明显增多,植入后2周比植入后1周明显增多.在支架植入后1、2、3周创面植中厚皮,植皮2周后皮片存活率分别为10%、70%和100%.在支架植入后1周和2周创面植表皮,1周和2周后移植表皮存活良好.结论 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可以诱导血管长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在支架上移植表皮,可较好修复创面,在皮肤移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王马列  梁润彩 《新医学》2012,43(1):42-4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与双绒毛膜双胎体质量不同一性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 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0例双绒毛膜双胎,分为体质量不同一性双胎组(观察组)17例和体质量同一性双胎组(对照组)23例,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脐血清中VEGF和sFlt-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观察组的小胎脐血清中sFlt-1水平高于大胎及对照组(P<0.05),其脐血血清中VEGF水平及胎盘中VEGF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大胎及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血清VEGF、sFlt-1及胎盘中VEGF的异常可能与双绒毛膜双胎体质量不同一性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辽宁省部分农村地区大棚作业农民肺的个人影响因素,提供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统一调查方案、步骤和问卷,于2006年8月~2009年6月在沈阳市、新民市、朝阳市及锦州市等4个地区的郊区对5 420例从事塑料大棚作业的农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肺功能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22个有关个人特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5个大棚作业农民肺个人危险性因素按大小顺序排列为:儿时患肺炎病史(P=0.026,OR=18.718)、每日大棚工作结束后不洗脸(P=0.000,OR=5.694)、洗澡频率低(〉10 d/次)(P=0.012,OR=3.369)、年龄〉60岁(P=0.000,OR=2.744)及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P=0.009,OR=2.393)。6个大棚作业农民肺个人保护性因素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每次进棚时间间隔〉0.5 h[P=0.000,OR=0.021,OR(95%CI)=0.010~0.044]、无儿时咳嗽史[P=0.004,OR=0.021,OR(95%CI)=0.009~0.048]、每次大棚工作结束后不洗头[P=0.000,OR=0.038,OR(95%CI)=0.008~0.177]、儿童时期不经常出入大棚或不在大棚生活[P=0.001,OR=0.063,OR(95%CI)=0.013~0.301]、无过敏史[P=0.000,OR=0.092,OR(95%CI)=0.034~0.252]及不在大棚内居住[P=0.007,OR=0.403,OR(95%CI)=0.209~0.778]。结论采取科学的工作生活方式及积极地自我保护等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大棚作业农民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估。方法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段设定为1990-2014年。可检索出关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文献165篇,最终6篇文献符合标准。对可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 RevManager 5.2进行统计分析,对可以合并统计的数据合并OR 值并计算95%CI 。结果本分析共纳入6个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OR =3.90,95%CI :2.35~6.48,总体效应检验Z=5.25,P<0.00001),提高化疗的近期疗效(OR=1.94,95%CI :1.30~2.90,总体效应检验Z =3.25,P =0.0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 =0.38,95%CI :0.23~0.64,总体效应检验Z=3.66,P=0.0002)。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化疗的近期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在血液学常规检测中,即使每天坚持作室内质控工作,临床上还是经常有测定结果与临床诊疗现状不相符之处,引起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提供数据有质疑,并作了在批量标本检定过程中,每间隔20个标本加测一次室内质控(即称之为:动态质控),来进一步加强血液学常规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加减沙参麦冬汤结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孟鲁司特,40例)和观察组(加减沙参麦冬汤结合孟鲁司特,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加减沙参麦冬汤结合孟鲁司特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加减沙参麦冬汤结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减沙参麦冬汤结合孟鲁司特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加减沙参麦冬汤结合孟鲁司特治疗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化疗后肺腺癌、鳞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01-01—2009-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89例确诊后接受一线化疗的肺腺、鳞癌患者,计算2个周期化疗前后3种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NSE)的下降率,观察生存期。结果化疗后肺腺、鳞癌患者CEA、CYFRA21-1、NSE的变化趋势与预后相关,肿瘤标志物较前下降的患者与较前上升的患者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化疗后CEA下降率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点为63.9%,30.1%,46.8%。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下降率对预后的预测能力较单一检测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腺、鳞癌患者化疗后CEA、CYFRA21-1和NSE的下降率与患者生存期相关,CEA、CY-FRA21-1和NSE可预测化疗后患者的预后,血清CEA、CYFRA21-1和NSE在化疗期间下降明显者提示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对预后的提示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70.
王群  张丽娇  马列  赵明静  王笑歌 《山东医药》2011,51(12):43-45,118,F000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嗜热吸水链霉菌抗原是否能引起豚鼠大棚肺,及制作大棚肺动物模型的方法及最适宜的嗜热吸水链霉菌抗原剂量。方法 40只成年豚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B、C、D组为模型组,分别予嗜热吸水链霉菌抗原制剂1.0 mg(0.2 ml)1、.5 mg(0.3 ml)2、.0 mg(0.4 ml)3种剂量鼻内滴注;A组为对照组,予0.9%无菌生理盐水0.3 ml鼻内滴注。每周连续滴注3 d,连续滴注12周。结果 B组于第2周末,C、D组均于第1周末出现明显肺泡炎改变;B组于第4周末、C组于第3周末、D组于第2周末可见肉芽肿形成;C组在12周末可观察到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B组无明显纤维化改变,D组豚鼠多在第3周因肺部感染死亡。模型组CT影像上均可见弥漫性磨玻璃影,后可见双肺多发性、边缘模糊的斑片状及微小结节状影,多呈小叶中心型。模型组肺组织均可见嗜热吸水链球菌生长。结论嗜热吸水链霉菌抗原可以在豚鼠引起典型大棚肺病变。1.5 mg(0.3ml)可作为构建嗜热吸水链霉菌抗原诱导的大棚肺动物模型的标准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