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7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91篇
口腔科学   149篇
临床医学   912篇
内科学   726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170篇
特种医学   2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72篇
综合类   2180篇
预防医学   811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739篇
  13篇
中国医学   742篇
肿瘤学   27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1.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以减轻伤害后的疼痛。本研究拟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的预先镇痛作用,并探讨预先镇痛对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前颅底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2例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急诊行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前颅底骨折修补术。结果 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术后随访6个月,12例均未见颅内容物疝出、脑脊液鼻漏复发等表现;5例视力得到改善,7例视力未得到改善。结论 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可以同时行经颅入路颅底骨折修复术联合视神经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94.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继高频喷射通气(HFJV)之后又一种新型的人工通气方式.GJ-II型间歇正压高频振荡通气机具有高频振荡和高频射流双重特性,振荡频率(OF)最高可达50Hz(次/秒)可间断送气,OF、间歇频率(IF)、吸气与呼气时相比(I/E)可调,并由计算机管理.我院于1990年始用于临床,并用动脉血气(BG)分析监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3例在声带息肉手术中应用HFOV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血浆IFN-γ、IL-7、IL-18、MIP-1α、MCP-1浓度随缺血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P均<0.01),从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P均<0.01)。结论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增加补体、凝血、激肽、内皮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大鼠骨骼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6.
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环形肌离断术,作为经口隧道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如何使其在贲门失弛缓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随着我们内镜下肉毒素注射、大球囊扩张、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随机对照研究报道的结题,我们发现POEM虽优于内镜下肉毒素注射,但近期疗效却与球囊扩张效果差异不大,这令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度的问题,认真思考贲门失弛缓治疗的主要症结,以及治疗后食管下  相似文献   
97.
患者中年男性,49岁。外院体检胃镜检查时发现幽门管后壁黏膜下隆起,超声内镜检查考虑"间质瘤?纤维瘤?"。患者于我院内镜中心全身静脉麻醉下行幽门管后壁固有肌层肿瘤隧道技术切除术,内镜检查示:幽门管后壁可见黏膜下肿物(图1),表面光滑,可推动,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示:幽门管后壁类圆形病变,大小约13.5mm×8.2mm,内部回声欠均匀,源于固有肌层(图2)。内镜下切除过程为:距肿物近端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肉毒素注射(BTI)和球囊扩张(B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POEM组、BTI组和BD组。对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果是症状缓解率,次要结果是并发症发生率、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最大宽度。结果 所有4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的治疗,并且治疗后3个月随访成功率为100%。症状缓解率POEM组为100%,BTI组为66.7%,BD组为93.3%,其中POEM组和BTI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OEM组与BD组、BD组与B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POEM组为13.3%,BTI组为0,BD组为6.7%,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SP、食管最大宽度在3组之间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后3个月,POEM的症状缓解率高于BTI和BD,而并发症发生率3种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伤椎置钉固定后路短节段融合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3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并对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入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颗粒,同时行伤椎后路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 236例中有1例出现断钉,2例出现内固定系统松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71例,E级151例.结论 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置钉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恢复伤椎的高度与外形,保持椎间隙的高度,最低限度的减少了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效率及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CT、MPR图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6月经CT检查的30例椎间盘突出症作MPR的矢状位、冠状位和任意曲线重建。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 MPR图像上分析为三型:1.铆钉型:22例;2.水滴型:5例;3.游离型:3例。结论:CT MPR能直观显示脊柱和椎管内的解剖关系,提高了定位定性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