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2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马依彤  陈铀  杨毅宁  黄定  马翔 《心脏杂志》2007,19(2):189-192
目的评价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接受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基础上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32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疗程48 h,观察指标为心电图改变、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终点事件是5 d内的复合缺血事件。结果受试组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0.50±0.08)mVvs(0.42±0.07)mV,P<0.01];出血并发症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14%vs9%);血小板聚集率受试组明显下降(38%±8%vs44%±8%,P<0.05),受试组用药前后比较(45%±7%vs38%±8%,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45%±8%vs44%±8%);5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0%vs1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并能进一步加强抗血小板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2.
通过SwanGanz导管观察黄芪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拟进一步评价黄芪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2例患者心功能均为Ⅱ~Ⅳ级,其中Ⅱ级12例,Ⅲ级6例,Ⅳ级4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5~63岁,平均455±139岁。病因包括冠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其他心脏病3例。于用药前24h停用一切药物。2 制剂及用法 黄芪注射液由上海福达制药厂提供,以16g通过SwanGanz导管直接注入右心房,速度为8g/min。3 血液动力学参数测定 …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最优药物治疗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同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提示CTO病变患者361例。根据不同治疗策略将纳入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169)和优化药物治疗(OMT)组(n=192),同时通过Rentrop分级评估361例患者的CTO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将Rentrop≥2级的CTO病变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共209例患者,其中PCI组114例,OMT组9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相关资料,随访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和OMT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5(10, 33)个月,在361例CTO病变患者中,PCI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7.7%vs. 18.8%,P=0.003)及心肌梗死发生率(1....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民族患者CD14基因启动子C(-260)→T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冠心病(CHD)、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的分析方法,检测了390例新疆地区维汉患者CD14基因启动子C(-260)→T多态性,同时检测其血脂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区分CHD组及对照组。结果新疆地区汉族患者中CD14基因启动子-260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33%、52.70%、26.97%和37.58%、43.63%、18.79%,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46.68%、53.32%和59.40%、40.60%。该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外不同种族相比,仅与捷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该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CD14基因C(-260)→T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汉人群CHD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遗传易感基因;该位点多态性在维汉民族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捷克、德国、日本、美国等不同种族人群进行比较,该位点多态性仅与捷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多态性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致CHD机制可能与血脂代谢无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RFCA)术中消融参数的变化,探讨不同部位附加径路消融参数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记录我院一年来137例因PSVT行RFCA治疗的患者消融术中的消融参数,包括消融温度(T)、阻抗(R)、功率(P)、时间(t),计算消融的总能量,统计分析不同部位附加径路消融参数的差异。结果:1.AVNRT与AVRT消融参数相比,消融温度AVNRT组小于AVRT组(P〈0.001);功率AVNRT组小于AVRT组(P〈0.001)。而消融阻抗、时间及总能量在两组之间均无差异。2.经左侧消融径路与右侧消融径路消融参数相比,左侧所达到消融温度较高(P〈0.001),而消融功率、时间、阻抗及总能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游离壁旁路与间隔旁路消融参数相比,消融温度、阻抗、功率时间均无差异,但总能量在间隔旁路高于游离壁旁路(P=0.045)。4.左侧旁路与右侧旁路消融参数相比,右侧旁路的消融功率、时间及总能量均大于左侧旁路(P值分别为〈0.001、0.023、〈0.001),而两组的消融温度、阻抗无差异。5.137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1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除在左侧和右侧旁路以及游离壁和间隔旁路消融能量存在不同外,在其他不同类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中所需总能量无明显差异。但根据附加径路位置不同,应当选择不同消融功率和时间,以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人体脂肪测量指标[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体脂量(BFM)]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识别的关系.方法 共分析649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11)岁,均行人体脂肪测量4个指标的评价.同时进行形态学和血生化两个方面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识别的评价.结果 脂肪测量的4个评价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r>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和载脂蛋白A1呈负相关(r<0),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为正相关(OR>1).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中,BFM的作用最强(OR值和95%CI分别为1.98和1.44~2.57).在与轻度炎症的相关性中,WHR的作用最强(OR和95%CI分别为1.74和1.43~2.10).结论 BFM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提示BFM可以作为预测成人心血管事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7.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促进梗死心肌血管再生,但经系统性静脉灌注来传递VEGF是无效的,反复直接心肌注射会损伤正常心肌结构。目的:验证通过可降解材料纤维蛋白胶将VEGF移植到心肌梗死及缺血区域促进血管再生的可行性,并观察大鼠心功能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VIP实验室完成。材料:树脂色谱法纯化获得重组蛋白VEGF121,与纤维蛋白胶结合得到VEGF纤维蛋白胶。9周龄雄性SD大鼠28只,其中13只节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为心肌梗死组,其余15只仅打开心包,不节扎左前降支者为为非心肌梗死组。方法:心肌梗死组梗死即刻将空白或VEGF纤维蛋白胶移植到梗死区域,附着在梗死和缺血区;非心肌梗死组将空白或VEGF纤维蛋白胶附在相应的左室前壁,另有3只不处理做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移植4周后经心脏超声行心功能检测,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行免疫组化及血管测量分析。结果:移植VEGF胶后,非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组大鼠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空白胶组(P〈0.001);心肌梗死组梗死附近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间隔区(P〈0.01)。移植VEGF胶后,大鼠心功能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482),结论:通过可降解材料移植VEGF可使大鼠非心肌梗死区和心肌梗死心肌区的毛细血管明显增生;将纤维蛋白胶作为传递血管再生因子到心肌的介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索制备的家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中梗塞相关冠状动脉零流量压(Pzf)与存活心肌面积的关系。方法:普通家猪13只,冠脉造影结束后应用指引导管测量前降支近端压力,置入冠脉内多普勒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脉内的血流速度,绘制压力-血流速度坐标轴,计算Pzf。将球囊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端,堵闭血流60~100min,建立心梗模型。模型建立后重复测算前降支Pzf,分析心梗模型制备前后前降支Pzf数值的变化。处死试验动物,切片心肌采用TTC染色法识别梗塞心肌与存活心肌,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代表存活心肌的颜色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数,将其与梗塞后前降支Pzf数值联合建立坐标轴,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家猪分别在堵闭45和65min时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11只家猪均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完成Pzf数值的测算。心梗后前降支的Pzf[(53.06±23.01)mmHg]较心梗前[(40.13±19.53)mmHg]显著升高,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Tc染色存活心肌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数与测得的Pzf值呈负相关(r=-0.879,P0.001)。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存活心肌的面积与相关血管的零血流量压呈负相关,提示零流量压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心梗后存活心肌范围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肾功能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抽取了35岁以上,资料完整的维吾尔族城乡居民4312人,进行研究分析.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量双侧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取双侧的平均值与eGFR做线性相关性分析,并对b-aPWV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 eGFR与平均b-aPWV值呈负相关(R=0.174,P<0.01).运用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同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后,eGFR仍与b-aPWV呈负相关(P=0.012).结论 新疆地区35岁以上维吾尔族人群的肾功能与动脉僵硬度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及消融碎裂电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将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及标测到碎裂电位并进行消融的房颤患者列为阳性组,余患者列为阴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89例均达消融终点,术后3个月保持窦性心律且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64例,其中阳性组23例,阴性组41例。阳性组成功率高于阴性组(85.19%vs66.13%,P<0.05)。术后6个月阳性组HRV较术前降低(P<0.05),阴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LAD减小、EF增加(P<0.05),阳性组LAD减小值高于阴性组(P<0.05),而EF增加值无差异(P>0.0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及碎裂电位消融可伴有房颤消融成功率的增加,左房内径减小,不降低患者的EF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