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正联体双胎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特殊畸形,指单卵双胎的两个胎儿身体间的部分结构不能分离而相互连接的一种先天畸形,偶有双卵双胎在发育过程中一部分相互融合而成联体,其预后视联合程度而定~([1])。一项针对联体儿发病率的全球范围调查指出联体儿总发病率为0.147/万,其中各国之间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有学者认为中国联体婴儿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3])。2016年2月17日我院收治1例骨盆相连、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UA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美托洛尔6.25mg/d,每周调整1次剂量,至25-50mg/d(以个体最大耐受为限)疗程2年。观察两组疗效,心电图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1年﹑2年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UA,可取得好的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三维超声体积自动计算技术(VOCAL)测量子宫内膜体积与二维超声内膜厚度测量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用二维超声测量内膜厚度,三维超声下测量内膜体积.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刮宫或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癌组、内膜良性增生组、正常萎缩内膜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内膜厚度与内膜相对体积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性病变中的差异,并建立两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结果 内膜厚度与内膜相对体积在内膜癌组、内膜良性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7±0.65)cm、(30.97±10.45)%,(1.34±0.47)cm、(15.24±5.86 )%,(0.36±0.21)cm、(4.75±5.26)%.内膜相对体积在3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内膜厚度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3).当以内膜厚度与内膜容积作为诊断指标时,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79,0.93.结论 三维超声下VOCAL测量子宫内膜相对体积较二维超声测量内膜厚度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为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0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不典型增生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和VEGF-C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OX-2和VEGF-C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阳性表达逐渐增高(P<0.05).COX-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C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有关.COX-2与VEGF-C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92,P<0.05).结论 COX-2可能通过PGE2上调VEGF-C的表达,两者共同促进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45.
1 病例报告 孕妇,25岁,孕1产0,停经4个多月,今来我院常规产前检查.既往体健,月经规律,本次妊娠早期无感染史及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家族遗传史.应用ALOKA 4000超声诊断仪,胎儿双顶径4.9 cm,颅骨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未见异常,胎心规律,脊柱排列整齐,股骨长约3.8 cm,双下肢未见异常,左上肢肱骨未见异常,前臂仅探及两块短骨样回声,较长者约1.7 cm,左手未显示,右上肢及内脏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6.
三维超声是对二维超声技术的一种补充,能更好地显示组织的解剖特征和空间关系。近年,三维超声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在临床诊断上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卵巢肿瘤诊断中亦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并观察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 对Hcy 的影响.方法 对261例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和394例非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 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疗程10~14d. 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 浓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浓度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血清Hcy浓度下降不明显,2组治疗后血清Hcy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给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找寻对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策的实施,观察能否减少不良时间的发生.结果:通过临床实践,确实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近几年来由于护士的规范操作和护士长的规范管理,护士们专科护理水平较高,从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针对目前国内医疗技术伦理审查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从规范化角度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准入与应用的伦理审查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临床科研伦理审查的相关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临床应用性医疗新技术的概念特点、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技术准入前伦理审查工作步骤,建立了技术应用后...  相似文献   
50.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21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44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6 h、3 d、7 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结果 (1)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 h、6 h、24 h、3 d ESS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5.1%,残疾率为4.9%.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0.91%,残疾率为9.09%;两组1个月时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9.09%)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9%)(P<0.01).(3)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完全再通61.9%,部分再通23.8%,血管总再通率为85.7%.(4)凝血指标:溶栓后6 h、3 d、7 d TT与PT静脉溶栓组较动脉溶栓组明显延长(均P<0.05);6 h、3 Dfib明显下降(P<0.05).(5)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3例,静脉溶栓组中脑实质内出血4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治疗ACI均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动脉溶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