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21.
马丽丽  周攀  陈宁  潘林锋 《新中医》2022,54(18):74-78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 例R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2 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 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关节症状、健康评估问卷(HAQ) 评分、抗环瓜氨酸肽(CCP) 抗体阳性率、类风湿因子(RF) 阳性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6.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关节症状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肿胀指数、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H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HAQ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HAQ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抗CCP 抗体、RF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抗CCP 抗体、RF 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抗CCP 抗体、RF 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RA 患者,可更好地改善其症状体征、缓解疼痛、提高有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RF 阳性率及抗CCP 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22.
人血浆中头孢泊肟的RP-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泊肟的浓度。采用C18柱,以头孢氨苄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三乙胺(14:86:0.1:0.1),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254nm。血浆样品经25%高氯酸乙腈蛋白沉淀后进样测定。头孢泊肟的线性范围为0.025-4.0μg/ml,最低定量限为0.025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53%,相对回收率为99.6%~104.2%,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3%。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增生、细胞周期改变及凋亡与葡萄糖浓度及高糖波动幅度的相关性,并对比同一水平下恒定高糖与高糖波动对周细胞作用的强度。方法以体外培养3代近融合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另q在不同浓度高糖(15mmol·L^-1、25mmol·L^-1、35mmol·L^-1)、不同幅度的高糖波动(5.5/15mmol·L^-1、5.5/25mmol·L^-1、5.5/35mmol·L^-1)及对照组(5、5mmol·L^-1)下孵育7d,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周细胞增生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情况;TUNEL法检测培养后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高糖及高糖波动抑制周细胞增生,与葡萄糖浓度及高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P〈0.01),同一水平下持续高糖组作用强于高糖波动组(P〈0.05);(2)高糖及高糖波动阻滞用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3)高糖及高糖波动诱导周细胞凋亡,高糖各组凋亡率分别为23.78%、37.22%.48.73%,而高糖波动组分别为15.53%、28.73%、39.14%,与对照组的4.2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周细胞凋亡率与高糖的浓度呈正相差(P〈0.01);与高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P〈0.01);同一水平下持续高糖组作用强于高糖波动组(P〈0.05)。结论同一水平下恒定高糖较高糖波动可能具有更强的周细胞增生抑制,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葡萄糖浓度及波动的幅度正相关。【眼科新进展2007;27(2):87-90]  相似文献   
24.
HPLC法同时测定益胃口服液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益胃口服液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ODS-1(250 mm×4.6 mm,5μm),以乙睛-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21∶7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在7~140 mg.L-1内,橙皮苷在6~120 mg.L-1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5。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RSD=0.67%)和98.7%(RSD=1.1%)。结论HPLC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益胃口服液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并可作为益胃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在体外培养3代近融合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25 mmol/L)、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1、2、3、4组(0.25mg/mL、0.5mg/mL、1.0mg/mL、2.0 mg/mL),孵育6天,采用TUNEL法检测培养后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黄芪总黄酮(0.5mg/mL、1.0mg/mL、2.0mg/mL)组周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糖组和对照组(P<0.01);黄芪总黄酮浓度与周细胞凋亡有关(r=0.945,P<0.01).结论 一定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紫外线灯照射对密闭性较好的无菌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平板暴露发 采样5min,检测无菌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结果:经卫生清扫擦拭后,无菌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很少超标(>200cfu/ m3);再经较大辐照剂量的紫外线照射30min,22h内无菌室空气细菌总数均未超过标准。结论:该类无菌室空气消 毒可于每日下班前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处理,翌日上班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27.
1987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及会阴切开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其中足月妊娠剖宫产史7例(2例为古典式剖官产术),会阴切开2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测定卵巢肿瘤患者血清IL-6,CA125水平,探讨其在卵巢瘤定性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61例卵巢肿瘤患者血及17例腹水患者腹水,采用ELISA法及胶乳凝集法测定IL-6,CA125。结果IL-6对卵巢癌敏感性达80.9%,特异性77.3%,CA125,对卵巢癌敏感性达85.7%,特异性80.9%,上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5.2%,特异性73.9%,临床分期晚、组织分化低的卵巢癌患者血及腹水中IL-6,CA125水平明显升高,结论IL-6,CA125为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良好指标,而且联合监测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手术后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ERCP对胆道损伤的诊断价值及ENBD、ERBD对医源性胆道狭窄和胆漏的治疗效果。结果在424例ERCP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中有19例胆管良性狭窄和11例胆漏患者。19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为胆囊切除术后,其中10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11例放置ERBD,8例放置ENBD治疗,放置时间为2~3个月,拔管后随访6~36个月不等。其中5例拔管8个月后又出现黄疸,再次置管,3例反复置管10~24个月至随访结束,8例拔管后胆管通畅,最长2例达到36个月。3例高位狭窄患者,由于完全梗阻,导丝无法通过,内镜下放置支架失败而采取外科治疗;11例胆漏患者3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损伤所致,8例为LC后胆漏。4例经内镜放置ERBD,7例放置ENBD。拔管后胆道通畅,漏口闭合。随访无再发狭窄和胆漏者。结论内镜是诊断与治疗胆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对胆漏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各种原因术后常发生面瘫、涎瘘、积液、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及面部畸形不对称等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资料完整的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20例病人资料,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