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丹参血清对HepG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丹参含药血清作用低分化人肝癌HepG2细胞,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G2细胞Caspase-3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TGF-β1分泌水平;钙影像(Calcium Imag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倍浓度组能明显增加HepG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P0.05),同时,ELISA检测也显示10倍浓度组HepG2细胞TGF-β1分泌减少(P0.05),且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其促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阻断TGF-β1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3日内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观察,将23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直接滴定组(B组)。评估治疗前和芬太尼使用3天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初始评估50%以上者判定为疼痛治疗有效。结果 A组和B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87%(87/100)和85.1%(114/134),P=0.675,治疗前和治疗3日后A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55±0.58、2.53±0.93(P=0.000);B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83±0.81,2.33±1.05(P=0.000);A组和B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均值分别为(59.0±78.5)μg/h和(45.4±77.0)μg/h,使用3日后调整的剂量均值分别为(65.6±78.9)μg/h和(57.9±81.3)μg/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内A组对芬太尼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占31%(31/100),明显低于B组60.4%(81/134)(P=0.000);A组1周内出现爆发痛的比例(19%,19/100)亦明显低于B组(52.2%,70/134)(P=0.000)。A、B两组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在用药3日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3日内镇痛效果满意,直接滴定治疗安全有效,但存在爆发痛风险,需调整治疗剂量;推荐即释吗啡滴定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抗HPV16E6核酶(Ri-bozyme)对宫颈癌CaSki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抗HPV16E6核酶、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CaSki-P细胞。Northern blot、MTT比色法、Annexine/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及RT-PCR扩增法分别检测E6基因、顺铂的敏感性、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结果:CaSki-R表达E6较CaSki-P、CaSki明显降低;与CaSki细胞和CaSki-P细胞比较,CaSki-R对DDP敏感性分别增加了2.28倍和2.21倍。CaSki、CaSki-P和CaSki-R 3种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8.9±3.5)%、(19.7±4.8)%和(40.4±4.5)%,CaSki-R较CaSki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3;DDP作用后CaSki-R细胞的p53蛋白(P=0.000)和Bax蛋白(P=0.002)表达较CaSK细胞明显增加,Bcl-2蛋白(P=0.005)、c-myc蛋白(P=0.005)表达则明显减小;与CaSK细胞比较,CaSki-R细胞表达p53、Bax mRNA明显增加,Bcl-2...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1年4月3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68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DP方案与GP方案治疗有效率(OR=1.00,95%CI:0.74-1.35,P=0.99)、1年生存率(OR=1.00,95%CI:0.74-1.37,P=0.99)和III-IV度白细胞减少率(OR=1.44,95%CI:1.00-2.08,P=0.05)无明显差异,但D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率(OR=0.21,95%CI:0.13-0.35,P<0.00001)明显低于GP方案。结论:对于国人晚期NSCLC患者,DP方案与GP方案疗效和1年生存率相当,G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DP方案,化疗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相似文献
56.
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HPV16E6核酶(Ribozyme)对宫颈癌CaSKi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Ribozym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种细胞HPV16E6蛋白的表达,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RT-PCR法检测P53、c-myc、hTERT和hRT的表达。结果:点杂交证实核酶能在CaSKi-R细胞中稳定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实CaSKi-R中表达E6蛋白较CaSKi-P、CaSKi明显降低。CaSKi、CaSKi-P、CaSKi-R3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值分别为(0.89±0.14)、(0.90±0.11)、(0.36±0.06),转染了抗HPV16E6核酶的CaSKi-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9.55%,与CaSKi、CaSKi-P细胞比较明显下降(P〈0.01)。与CaSKi和CaSKi-P细胞相比,CaSKi-R细胞表达c-myc、hTERT mRNA明显减少,P53、hRT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抗HPV16E6核酶明显抑制CaSKi-R细胞端粒酶活性,其机制可能与HPV16的E6蛋白及c-myc、hTERT mRNA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易瑞沙和二线化疗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0年12月3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易瑞沙和二线化疗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线化疗组相比,易瑞沙组治疗有效率(OR=0.99,95%CI:0.51-1.92,P=0.98)和1年生存率(OR=1.06,95%CI:0.53-2.09,P=0.87)无明显差别,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率(OR=0.07,95%CI:0.03-0.77,P〈0.00001)明显低于二线化疗组。结论: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可以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和经济能力选取易瑞沙治疗或者二线化疗,但对于体质较差或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者,选用易瑞沙治疗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MNP)的疗效。方法将66例M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羟考酮治疗,治疗组接受盐酸羟考酮+普瑞巴林治疗。采用数字评估法(N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采用MOS-SS睡眠量表(中文版)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价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为87.1%,明显优于对照组(58.6%)(P<0.05);治疗组患者在改善睡眠干扰、提升睡眠充足度及睡眠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状态均明显好转(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可以作为临床治疗MNP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aaMphi)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诱导下能否转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初步探讨aaMphi促进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处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24h,建立aaMphi模型.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小鼠重组VEGF-C处理aaMphi,通过测定后者在基质胶中形成簇样物和管样结构的情况,最终确定以浓度为100ng/ml的VEGF-C建立aaMphi转分化系统.在此系统中,分别于第0、7、14和28天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aaMphi LEC特异性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Prox1]和aaMphi特异性标志物(Fizz1)的情况.连续28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aaMphi在基质胶中形成管样结构的情况.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以VEGF-C为诱导剂,以EBM-2为培养基,以基质胶作为支持物的aaMphi转分化系统,其VEGFR-3和Prox1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而Fizz1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至第14天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第28天和第14天的情况无明显差别.从第7天到第28天,可见aaMphi在基质胶中逐渐形成明显的管样结构,且随着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增加.结论 VEGF-C通过诱导aaMphi中VEGFR-3和Prox1的表达上调,促使aaMphi转分化为LEC:这是aaMphi促进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羟基喜树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了解羟基喜树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效应,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CPT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EBC-1和A-549的生长及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并绘制量-效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羟基喜树碱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凋亡.结果 羟基喜树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集落形成抑制试验明显呈剂量依赖性,HCPT和DDP对EBC-1(鳞状上皮)和A549(腺癌)的24h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7ng/L和154ng/L;4 950ng/L和58 101ng/L,明显高于顺铂(P<0.01),羟基喜树碱可诱导EBC-1和A549细胞株发生S G2/M期阻滞,HCPT引起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羟基喜树碱可显著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发生凋亡,对EBC-1和A549细胞株体外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