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目的:探讨PPH治疗脱垂性内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行PPH治疗脱垂内痔的疗效、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脱垂性内痔,术后29例全部回缩,1例部分回缩,术后尿潴留8例、肛门疼痛4例,无肛门失禁、肛周感染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PPH术后疼痛少、恢复快、近期疗效好等优点,但治疗费用高,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2.
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结肠癌性梗阻一期手术中应用价值。结果: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1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加术中结肠灌洗的临床资料。方法:14例一期切吻合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中结肠灌洗为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一期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动脉介入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采用经动脉介入化疗(Ⅰ组)和全身化疗(II组)治疗的9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时间。结果显示,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69.5%(41/59)和62.5%(20/32);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2.5±3.0)个月和(21.7±2.0)个月;累计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3%、33.8%、21.2%、6.1%和56.3%、25.7%、16.5%、0。Ⅰ组59例患者共接受244次介入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9.3%(218/244)。结果表明,经动脉介入化疗能够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患者获得较长时间的带瘤生存,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人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方法。方法:从新鲜的人大肠癌标本上切取肿瘤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原代移植成功后再进行传代,观察裸鼠摄食、活动状况、成瘤时间、成瘤率、潜伏期、肿瘤生长情况、移植瘤大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原代肿瘤移植成功率为40%,传代肿瘤移植成功率为75%,原代移植肿瘤及传代移植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均与患者原发肿瘤保持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人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大肠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表达,探讨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肠癌患者CD4^+细胞、CD4^+/CD5^+比值、NK细胞活性降低,CD8^+细胞升高,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的增高更加显著,且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术后发生转移者较未转移者明显;术后上述变化有所改善。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6.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以痔核环状重度脱出或嵌顿为主要症状的混合痔患者2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5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如或减少所致的肠道发育畸形,多见于小儿。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少见,偶有成人对此病的耐受性好或病变较轻,直到成年后才发病,甚至发生急性肠梗阻方就诊。本院1993年2月~2003年2月收治5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伴急性肠梗阻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FcγRⅢa(CD16a)属于免疫球蛋白的超家族成员,为低亲和力的IgG受体,是一种表达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发挥作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结合位点。FcγRⅢa与人IgG1和IgG3的Fc段结合,诱导免疫效应细胞(主要是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杀伤靶细胞[1],也可直接介导NK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作用[2];还可促进IFN-γ、TN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发挥[3-4]。以ADCC为作用基础的单克隆抗体介导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结合位点的FcγRⅢa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FcγRⅢa在疾病中的作用、免疫治疗相关及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9.
重症急性胆管炎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92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92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病死率为14.13%(13/92),其中急诊手术的病死率为8.06%(5/62),保守治疗病死率为26.7%(8/30)(P<0.05)。发病距急诊手术时间在48h内的病死率为0,超过48h者为11.9%(5/42)(P<0.05);入院距急诊手术时间在24h内者病死率为2.63%(1/38),超过24h者病死率为16.7%(4/42)(P>0.05);既往有、无胆道手术史病死率分别为21%(8/38)和9.2%(5/54)(P<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急诊胆管减压手术是降低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急诊手术并未显著增加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的病死率与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0.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因此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122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几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