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72.
杜宏  邵加庆  顾萍  卢斌  王坚  刘志红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764-2767
目的:通过db/db小鼠先天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大黄酸对胰岛β细胞第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4周龄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db/m雄性小鼠作为非糖尿病正常对照。治疗组每日固定时间给予大黄酸120 mg.kg-1灌胃,db/db对照组和db/m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1%纤维素钠,连续给药8周,测定给药前后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并于给药结束后分离胰岛,建立离体胰岛灌流系统,开始2.8 mmol.L-1KRB0.5 mL.h-1速度灌流1 h,后换为16.7 mmol.L-1KRB 1 mL.h-1灌流,在-30,-20,-10,0,1/3,2/3,1,4/3,5/3,2,3,4,5,6,7,8,9,10,15,20,30 min时分别收集灌流出的液体,-80℃保存后测定胰岛素。结果:db/db大黄酸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明显下降。db/db对照组小鼠的离体胰岛第1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受损,而db/db大黄酸治疗组小鼠离体胰岛在高糖刺激后立即出现明显的第1相胰岛素分泌高峰,较db/db明显好转。结论:早期大黄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第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保护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73.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BU/kg、2BU/kg、4BU/kg、8BU/kg、16BU/kg、32BU/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型前3h给予对照组沙土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巴曲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沙土鼠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光镜下计算海马CA1 区的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巴曲酶8BU/kg、16BU/kg、32BU/kg组海马CA1 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1BU/kg、2BU/kg、4BU/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 01), 8BU/kg、16BU/kg、32BU/k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 .05)。结论 巴曲酶具有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作用;巴曲酶8BU/kg为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前检测对血液选择及输注疗效的重要性。方法:对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并评估输血疗效。结果:2例标本的血型鉴定反定型中,均表现为O型红细胞凝集,抗体筛查均为阳性。根据抗体鉴定反应格局,一例标本含类抗-C抗体,另一例标本抗体性质不明。予输注适宜洗涤红细胞悬液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输血疗效评价为有效。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比较复杂,应根据抗体性质尽量选择无相关抗原的血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显示Rh血型等相关特异性时,应选择缺乏此抗原的红细胞悬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性质不明,则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做配合性试验,采用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若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特别是抗C3d阳性,可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后予以输注,避免献血者血液中残留的补体成分引起患者溶血。  相似文献   
75.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反应性高血糖即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ST段抬高AMI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可高达50%[1],既往无糖尿病的AMI患者给予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某些微量元素及营养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散射比浊法、干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等,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儿(缓解组)和30名体检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铁、铁蛋白、转铁蛋白、乳酸脱氢酶、铜蓝蛋白、铜、锌及铜/锌比值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蛋白(P=0.454)、铁(P=0.769)、转铁蛋白(P=0.903)和锌(P=0.3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血清铁蛋白(P=0.000)、乳酸脱氢酶(P=0.000)、铜蓝蛋白(P=0.000)、铜(P=0.002)和铜/锌比值(P=0.00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红细胞计数(P=0.000)、血红蛋白含量(P=0.000)和白蛋白(P=0.046)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比,除乳酸脱氢酶(P=0.025)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疾病缓解期,血清中微量元素与营养相关蛋白含量正逐步恢复正常,重建原有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的166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70例,感染率为4.21%,其中2009年为2.98%,2010年为5.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P<0.05); 70例感染患儿中,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15例,占21.43%,为首位;新生儿医院感染与住院天数、新生儿日龄、环境因素、医源性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及患儿自身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和人员管理、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及监测监督检查等综合干预措施,能及时发现隐患,有效预防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8.
ABO血型系统中,除正常ABO血型外,还存在一些抗原性较弱的亚型.由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B亚型有B3、Bx、Bm、Bel,前3者与抗B有弱凝集,唾液中分泌B和H血型物质;Bel哑型唾液中仅分泌H血型物质,且与抗B不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仅通过吸收放散检测到B抗原,不符合这4个亚型标准的其他弱B统称Bw[1].  相似文献   
79.
对1424例离退休老干部心电图普查发现,随年龄增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增高,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59.2%,提示对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80.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s)是含唾液酸的一类膜糖脂的总称,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各类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以灰质浓度最高,主要为GM1、GD1a、GD1b、GT1b和GQ1b,其次是GM2和GD3;白质以GM1和GM4为主。Ggs在神经元胞体中含量略低于平均水平,突触小体中略高,G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