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极低频电磁场和超声波装置驱鼠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驱鼠装置,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驱鼠效果观察。结果超声波对鼠类摄食活动有明显影响,低频电磁场对鼠血象有明显影响。室外和仓库内驱鼠实验表明,该装置有明显的驱鼠效果。结论装置性能可靠,技术成熟,有良好的驱鼠效果。  相似文献   
62.
脓毒综合征过程中肺是最易受累的靶器官,主要表现是急性肺损伤(ALI).严重阶段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它实际上是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肺微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广泛破坏所引起的综合征^[1]。核因子KB(NF-xB)是有关炎症病理过程中许多炎性介质表达调控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在启动、放大和延续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中枢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对TNF-αmRNA表达的调节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急性胰腺炎组(AP组)、急性胰腺炎吡咯基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APP组)以及对照组(SO组)。分别在术后3h、6h、12h及24h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ALT水平。结果 AP组及APP组的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及血浆ALT水平分别在术后3~6h及3~24h显著高于SO组。在应用了NF—κB抑制剂的APP组,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以及血浆ALT水平均显著低于AP组。结论 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脏中活化的NF-κB促进了TNF-αmRNA的表达,并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诊1例输入性登革热阳性病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检测结果使用BLAST进行比对;并采用间接ELISA法和捕获ELISA法分别检测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出该病例呈登革热病毒核酸Ⅲ型阳性;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登革病毒III型同源性很好;ELISA法检测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G、IgM均为阴性。结论通过实验室确诊,该病例为登革热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65.
DNA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芯片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的重要发展,是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化学、微电子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高新技术。该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并行性、多样化、微型化、自动化,已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其中药物研究领域是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通过DNA芯片技术可以将药物的生物效应和基因变化密切相联系,从而为药物的研究、开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6.
67.
DNA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芯片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的重要发展,是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化学、微电子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高新技术。该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并行性、多样化、微型化、自动化,已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其中药物研究领域是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通过DNA芯片技术可以将药物的生物效应和基因变化密切相联系,从而为药物的研究、开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8.
纳米级金颗粒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直径的金颗粒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示踪技术已有较长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相容性,近年来更是在芯片检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用不具备吸附能力离散的纳米金作为信号报告分子则被认为是芯片检测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9.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其ica操纵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致病物质在临床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对医院的114株CNS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同时PCR扩增icaD基因.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41.2%);分离的CNS,其ica操纵子携带率以深静脉置管(44.4%)、伤口分泌物(42.1%)和血液(36.8%)较高,而呼吸道标本占24.0%,尿液占14.1%;ica操纵子阳性菌株的比率以表皮葡萄球菌最高(42.6%),溶血葡萄球菌为19.0%.结论 ica操纵子可出现在多种CNS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CNS存在于不同部位具不同意义,呼吸道和尿标本中检出的CNS应慎重评价,血液中分离的CNS污染的可能性大;以PCR技术扩增ica操纵子,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kB(NF—kB)活性、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中性粒细胞粘附浸润的变化及三七总皂甙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24只分为:(1)缺血—再灌注组;(2)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3)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又分缺血前(0)、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分钟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kB的活性,测定中性粒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EC—340)的粘附率,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在缺血—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30分钟后NF—kB活性开始增高,120分钟达到高峰,之后活性下降;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120分钟开始增高,并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率升高及心肌浸润增加有相关性;在PNS预处理组,PNS能抑制NF—kB的活化、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及心肌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kB的活化,启动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抑制中性粒细胞NF—kB的活化,减少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浸润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