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三房心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房心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房心,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心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房心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心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相似文献   
22.
高血压病多年以后可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病变 ,肾脏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性肾病是其严重并发疾病之一 ,高血压病患者随病情的发展 ,病程的延长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 ,继而发生肾脏的损害。当常规尿蛋白出现时 ,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肾脏受损 ,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检测和比较常规尿检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尿内皮素 ( ET)、尿微量白蛋白 ( m ALB)、视黄醇结合蛋白 ( RBP) ,以探讨测定尿 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3.
【提要】 2006年7月在青海省治多县对1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检测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4.5%(42/933)、ELISA的阳性率为8.2%(76/931),B超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和临床表现判断)患病率为3.4%(33/979),其中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3.2%(31/979)和0.2%(2/979)。用剖检法检测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率为15.1%(14/93),其中1例病变脏器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石渠棘球蚴病。用ELISA检测粪便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犬粪为6.2%(12/193),狼粪为35.7%(5/14)。认为治多县为多种棘球蚴病混合流行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解析青海天峻地区人和绵羊细粒棘球蚴流行株的基因型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别针对cox1和nad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16份绵羊源和2份人源细粒棘球蚴分离株样品进行PCR扩增、测序及cox1和nad1基因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18株细粒棘球蚴分离株均属于G1型。其中cox1基因单倍型共有9种,变异位点16个,单倍型序列之间碱基差异0~5个,变异率达0.31%;nad1基因单倍型共有7种,涉及变异位点共15个,单倍型序列之间碱基差异1~8个,变异率达0.89%。结论 青海天峻地区人和绵羊细粒棘球蚴流行株为G1型,其cox1基因多态性较nad1基因多态性丰富;cox1基因用于细粒棘球蚴分离株间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的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青海省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掌握状况,为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 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省4年级及以上学生进行包虫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抽取并调查青海省4年级及以 上学生23 600名,问卷调查总合格率为66.0%(15 566例),其中男生合格率为65.1%(7 947例),女生合格率为66.9% (7 6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454,P < 0.01)。不同地区问卷调查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χ2 = 3 848.619,P < 0.01)。结论青海省学生的包虫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总体不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并侧重对牧区学生的干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成人多发继发孔房间隔缺损(MASD)的诊断价值.方法 成人MASD患者30例接受TTE检查,其中25例接受TEE检查,26例接受心导管检查;20例接受MASD封堵术介入治疗,18例封堵成功;4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开胸修补术.结果 TTE与TEE全部诊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TTE诊断缺损数量准确率60.00%(18/30);TEE诊断缺损数量准确率96.00%(24/25).MASD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性改变是显示多束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即CDFI"漏勺征".结论 TTE对成人MASD诊断有一定难度,TEE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开胸修补术治疗成人MASD行TTE检查即可,行封堵术介入治疗成人MASD必须行TEE检查以明确诊断缺损的数量和位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寻Taussig-Bing综合征(TBS)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方法应用CDE检查15例TBS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心血管造影对照,14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特征表现对13例TBS做出正确诊断,2例误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BS的CDE图像特征: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胸骨旁左室长轴观显示室间隔回声中断,主动脉在前方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在后方骑跨在室间隔之上,称2DE“骑跨征”。②2DE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显示两条大动脉呈两个环状回声,称2DE“双环征”。③根据两环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大动脉转位的类型;根据两环内径比较判断是肺动脉狭窄还是肺动脉高压。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双向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有肺动脉狭窄患者显示过肺动脉五彩镶嵌射流束血流信号。⑤应用CDE诊断TBS需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右心室双出口鉴别诊断。结论TBS的CDE图像特征明显,CDE对TBS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可与心血管造影媲美。  相似文献   
28.
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是一种罕见先天性心脏病,尚未发现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对TGAIVS图像特征进行研究的报道。笔者对15例TGAIVS的CDE图像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超声心动图(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 应用ECG检查110例TGA,所有病例均经心血管造影或(和)手术证实.结果 根据ECG图像特征对104例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4.5%,5例误诊右心室双出口,1例误诊单心室.TGA的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显示主动脉在前方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在后方发自左心室.②2DE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两条大动脉呈两个环状回声,称2DE"双环征",根据两环相互位置关系判断转位的类型并根据两环内径鉴别肺动脉狭窄(PS)和肺动脉高压(PH).③合并室间隔缺损的TGA多见,室间隔完整的TGA少见.后者均与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存.④在临床上有室间隔缺损的TGA合并PS患者存活时间较长;合并PH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室间隔完整的TGA患儿,生存时间长短与ASD和PDA的直径大小有关,缺损直径越大患儿生存时间相对较长.结论 TGA的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ECG对TG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对新生儿TGA完全可以取代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10年2月,共对14例患者(男性8例)实施主动脉缩窄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年龄(17±9)岁。根据患者年龄和主动脉缩窄解剖形态选择介入治疗方式。结果单纯主动脉缩窄9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膜状主动脉缩窄12例,管状缩窄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年龄小于14岁者4例,跨缩窄段压力阶差为(45±9)mmHg,球囊成形术后2例压力阶差消失,2例存在10mmHg以内压力阶差。主动脉缩窄支架植入术10例,跨缩窄段压力阶差为(51±18)mmHg。8例植入覆膜支架,2例植入非覆膜支架。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4例行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同时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和非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2例患者存在少量压力阶差。所有患者无重大并发症,随访(31±21)个月,未见再狭窄发生。结论介入方式治疗主动脉缩窄安全、可靠,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具体采用何种介入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和缩窄段解剖形态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