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川芎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不包括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 3例,男32例,女2 1例,年龄4 5~82岁,平均6 0岁。对照组2 7例,男1 5例,女1 2例,年龄4 3~80岁,平均5 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和实验室指标、心电图、统计学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五版教材命名标准。1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80mg兑入5 %葡萄糖注射液2 5 0ml中,日1次静点,连用7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 0ml兑入5 %葡萄糖注射液2 5 0ml中,日1…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靛玉红能否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动物神经学行为。方法选用300~350 g大鼠,枕骨大孔二次注射尾动脉血建立SAH。实验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n=6),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6),SAH组,腹腔注射靛玉红3 mg/kg组,10 mg/kg组及30 mg/kg组,每天注射一次,一周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和取前额叶皮质组织检测Rb、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组中磷酸化Rb水平和Cyclin E表达均增加,Caspase-3激活,靛玉红处理使磷酸化Rb水平和Capase-3活性均降低。神经病学评分:假手术组17±2;生理盐水组16±2.1,SAH为6±1.5,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靛玉红3,10,30 mg/kg组分别为6±1.3,9±1,12±1.3,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单体靛玉红能有效改善SAH引起的动物神经病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3.
宽颈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难度较高,在各种辅助技术应用前,常因弹簧圈难以在瘤腔内稳定成篮或易于突入载瘤动脉,导致无法栓塞治疗或栓塞治疗失败。一部分病例虽可通过成篮技术完成栓塞治疗,但致密栓塞率低[1]。本研究通过采用球囊、支架等辅助技术对宽颈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7月—2007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共39例(43个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为29~78岁,平均(46±11)岁。其中采用球囊辅助技术30例(34个动脉…  相似文献   
154.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1 对象与方法  选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 2 0 3例 (符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 ,其中冠心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4例 (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的高血压标准 )为高血压组 ,男 48例 ,女 16例 ,年龄(60 3 9± 10 11)岁 ;冠心病不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3 9例 ,从中随机选取 64例为非高血压组 ,男 5 6例 ,女 8例 ,年龄(5 8 3 1± 10 5 2 )岁。 …  相似文献   
15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