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各种CT征象联合应用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直径0.5~1.0 cm的PTMC的CT资料,共189例206个,分析结节形态、咬饼征、微钙化及增强后模糊等征象,并与同期直径0.5~1.0 cm的156例218个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TMNG)的CT征象相比较,计算各种CT征象及其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6个PTMC及9个TMNG因桥本甲状腺炎或锁骨伪影而排除,余190个PTMC及209个TMNG中,结节在形态、咬饼征、微钙化及增强后模糊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CT征象中,形态不规则的敏感度最高(92.0%),微钙化的特异度最高(94%),咬饼征的准确度最高(85%);两个CT征象联合中,咬饼征加微钙化的特异度最高(100%),形态不规则+增强后模糊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最高(分别81%和87%);3个CT征象联合中,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微钙化和咬饼征、增强后模糊、微钙化特异度最高(均100%),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模糊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分别63%和81%);4个CT征象联合中,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00%、57%。结论尽管不同CT征象的单独应用在PTMC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特异度较低,不同CT征象的联合可明显提高PTMC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CT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59例625个PTC患者中央组淋巴结的CT资料,统计CT评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观察簇状淋巴结、高强化和最小径/最大径≥1/2、囊变和微钙化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的分布,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在簇状淋巴结组中的分布。结果:625个中央组中,218个中央组淋巴结转移,407个中央组无淋巴结转移,CT评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分别为59.2%(129/218)和91.6%(373/407)。簇状淋巴结、高强化、最小径/最大径≥1/2、囊变更常见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31.7%,93.5%,71.1%,72.7%;84.1%,66.7%,86%,79%;95.5%,44.4%,80.7,80.6%;2.5%,100%,100%,67.2%。4种CT征象联合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59.2%、88.2%、72.9%和78.1%。微钙化仅见于2个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组中。114个簇状淋巴结组中,31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其中22个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结论:CT在评估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价值,簇状淋巴结、高强化和最小径/最大径≥1/2、囊变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央组淋巴结可呈簇状,易误诊为淋巴结转移,需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准确诊断过敏性肺炎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过敏性肺炎10例,均摄胸部后前位片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根据其X线征象结合短期内(4~15天)的X线胸片复查。结果:每例病人双肺原病灶均见短期内吸收消失,少部分病例肺野内重新出现新病灶,嗜酸性细胞均见增高。结论:此病例病灶均分布双肺野,且病灶周界模糊,短期复查病灶吸收消失,加之嗜酸性细胞增高,即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探讨微小甲状腺癌(MCT)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共50枚直径在0.5~1.0 cm MCT的CT资料.结果 50枚瘤体中,38枚瘤体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增强后不同程度均匀强化;33枚瘤体出现甲状腺平扫边缘中断征;增强后30枚瘤体轮廓较平扫模糊,瘤体相对低密度范围缩小;31枚瘤体不规则形;15枚瘤体钙化,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3枚;CT平扫未显示的12枚瘤体中,合并甲状腺炎10枚.结论 瘤体形态不规则、甲状腺平扫边缘中断征、瘤体增强后相对低密度区小于平扫、细颗粒状钙化、瘤体周围多发小淋巴结有助于MCT的诊断;甲状腺炎可以掩盖MCT,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不同致密度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将50名(100侧乳腺)女性志愿者按腺体致密度分为致密型(40侧)、中间型(36侧)、脂肪型(24侧),分别在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行T2WI-TIRM、DWI检查,并对各期乳腺腺体的ADC值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各月经周期中不同腺体类型的ADC值及同一腺体类型在不同月经周期ADC值的差异。结果月经期时致密型、中间型及脂肪型腺体的ADC值分别为(2.08±0.07)×10-3 mm2/s、(2.09±0.09)×10-3 mm2/s、(1.90±0.35)×10-3 mm2/s;增殖期时各类腺体的ADC值分别为(1.97±0.16)×10-3 mm2/s、(2.00±0.17)×10-3 mm2/s、(1.81±0.54)×10-3 mm2/s;分泌期时各类腺体的ADC值分别为(2.01±0.08)×10-3 mm2/s、(2.02±0.05)×10-3 mm2/s、(1.82±0.21)×10-3 mm2/s;各腺体类型在月经期ADC值与增殖期及分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月经周期脂肪型腺体的ADC值与致密型及中间型腺体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进行乳腺DWI检查时应考虑腺体致密度及月经周期对乳腺的影响,尽量选择月经结束后1周内完成。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沙普利(SHAP)值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超声模型中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181例200枚PTMC超声资料并与131例147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对照,对超声危险征象赋分后进行χ2检验,并将数据以8∶2的比例随机拆分训练集、测试集,采用XGBoost在训练集上构建模型,测试集中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价模型预测PTMC的效能。通过SHAP值进行模型解释,明确各征象诊断PTMC的权重。结果 200枚PTMC和147枚MNG中,基于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内部极低回声、实性、A/T>1和微钙化这5个征象,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AUC值分别为0.859和0.831。SHAP值对XGBoost模型分析显示,超声征象绝对平均SHAP值分别约为0.2~0.9,权重由大到小为A/T>1、微钙化、实性、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内部极低回声,且均为正向贡献。结论 利用SHAP值对XGBoost超声预测模型分析可对各征象的诊断效能进行量化及可视化,为改...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共88枚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70例共76枚(86.4%)瘤体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10例10枚(11.4%)瘤体术前未见显示;2例2枚(2.2%)瘤体仅见点状钙化。88枚瘤体中,65枚(73.9%)瘤体出现甲状腺边缘中断征,55枚(62.5%)瘤体的轮廓增强后较平扫模糊,范围缩小,54枚(61.4%)瘤体不规则形,23枚(26.1%)瘤体钙化,4枚(4.5%)瘤体囊变,囊变瘤体增强后均见强化的壁结节。16例(19.5%)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周围结构浸润5例(6.1%),肺部转移2例(2.4%)。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总结甲状腺结节粗钙化的CT特点,评价粗钙化在良恶性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217枚粗钙化结节,依据钙化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将其分为单纯粗钙化(SCC)和非单纯粗钙化(non-SCC),再依据钙化的形态将non-SCC分为规则粗钙化和不规则粗钙化.观察SCC、规则粗钙化、不规则粗钙化及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统计SCC对良性结节、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对non-SCC的良性结节及不规则粗钙化对non-SCC的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217枚粗钙化中,169枚为良性结节,48枚为恶性结节.SCC多见于良性结节中(P<0.05),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多见于non-SCC的良性结节中(P<0.05),而不规则粗钙化多见于non-SCC的恶性结节中(P<0.05).SCC对良性结节、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对non-SCC的良性结节及不规则粗钙化对non-SCC的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29% vs 60.8% vs 57.1%、87.5% vs 71.4%vs 71.7%、89.1% vs 85.9% vs 41.4%和41.9% vs 63.6% vs 67.9%.结论:SCC有助于良性结节的诊断,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倾向于non-SCC的良性结节的诊断,而不规则粗钙化则提示non-SCC的恶性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