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开展已有10多年时间,国内外有多家报道.该技术应用成熟,成功率高,对孤立性肺内结节病灶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该技术由于多次、反复穿刺,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等.1999年至2003年之间,作者应用同轴套管针技术,一次穿刺成功,多次取材,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减少了损伤.  相似文献   
32.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经手术证实的27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对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80岁(平均35岁)。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腹胀、腹部包块24例,发热3例。  相似文献   
33.
两种测量法最小CT值对肾上腺瘤体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4点法和3层法评价平扫最小CT值在肾上腺瘤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肾上腺瘤体123例(129枚),分别采用4点及3层测量法,测量各点最小CT值,分析不同阈值下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制作ROC曲线。结果肾上腺瘤体123例(129枚),包括51枚腺瘤,15枚髓样脂肪瘤和其他瘤体63枚(42枚转移瘤,14枚嗜铬细胞瘤,4枚淋巴瘤,3枚皮质癌)。4点法中,以平均最/小CT值≤0HU为阈值判断腺瘤(除外髓样脂肪瘤),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2%、95.2%、93.9%、93.0%,ROC面积为0.961。3层法中,以平均最小值CT值≤-69.5HU为阈值判断髓样脂肪瘤,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100%、96.1%、88.2%、97%,ROC面积为0.997。结论4点法平均最小CT值≤0HU和3层法中平均最小CT值≤.69.5HU分别对腺瘤与非腺瘤(除外髓样脂肪瘤)和腺瘤与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对于肾上腺瘤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4.
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66例共73枚病灶中,位于右侧肾上腺23例,左侧肾上腺36例,双侧肾上腺7例共14枚。良性嗜铬细胞瘤57例共64枚,平均直径4.3cm,其中圆形或卵圆形52枚,形态不规则12枚,瘤体内坏死54枚,无坏死10枚,瘤体内钙化3枚。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共9枚,平均直径7.6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枚,不规则形5枚,9枚瘤体均发生坏死及包膜浸润,瘤体内钙化1枚,5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肺部转移,1例肾脏浸润。増强后66例瘤体实质成分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进一步强化。结论肾上腺区瘤体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强化方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5.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75例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及混合钙化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发病状态、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增强后瘤体边缘情况、瘤体形态、细颗粒状钙化及囊变表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多发骨膜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多发骨膜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密度(或信号)等.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16岁.结果 5例共28骨受累,其中长骨17骨,占61%,按患骨受累部位进行统计,分布在干骺端有28处(70%),骨干有12处(30%).其余受累骨骼有髂骨、耻骨、坐骨、距骨、肋骨和趾骨.1例为单骨多处病灶,4例为多骨多处病灶,其中2例各有10骨同时受累.主要影像学表现有:(1)受累骨骨皮质多发碟形凹陷或穿凿样骨质缺损;(2)皮质旁软组织肿块不明显,可见钙化;(3)长骨干骺端严重变形,呈"朽木样"改变,髂骨翼边缘呈"菜花样"表现;(4)CT检查能发现更多微小病灶,长骨骨干小病灶深陷皮质内;(5)骨膜软骨瘤MRI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信号高于脂肪组织,肿块相邻皮质表面极不规则,骨髓腔及周围软组织无明显信号改变.临床表现除轻微疼痛、肿胀、跛行外,5例中3例出现患肢弯曲、短缩畸形.结论 多发骨膜软骨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认识该疾病并尽早明确诊断,对估计患者预后和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滤泡性结节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22例135枚甲状腺滤泡性结节病变的CT资料,其中包括92例105枚腺瘤性甲状腺肿(ANG),17例17枚腺瘤(FA),13例13枚滤泡细胞癌(FC).分别对ANG与FA、ANG和FA (ANG-FA)与FC在病变形态、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增强后边界、坏死及钙化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ANG-FA与FC的环状钙化进行分析.[结果]平扫密度在ANG和FA诊断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态、强化程度、增强后边界及环状钙化在ANG-FA和FC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变强化程度、增强后边界、坏死、钙化在ANG与FA诊断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平扫密度、坏死、钙化状态在ANG-FA与FC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在滤泡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平扫密度均匀倾向于FA的诊断,强化程度高于周围甲状腺有助于ANG或FA的诊断,而形态不规则、强化程度低于周围甲状腺、增强后边界较平扫清晰及环状钙化有助于FC的诊断.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超声灰阶比值(UGSR),探讨UGSR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93例PTMC患者共115枚结节与78例MNG患者共92枚结节的门诊超声及术前定位超声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门诊检查组、术前定位组及均值组,通过RADinfo阅片系统,对甲状腺结节及同一增益水平甲状腺组织的灰阶值进行测量并计算出UGSR,计算门诊检查组、术前定位组及均值组的UGSR,并通过ROC曲线确定各组中鉴别PTMC和MNG的最佳UGSR阈值。结果门诊检查组、术前定位组及均值组中UGSR分别为0.64±0.22、0.64±0.22和0.64±0.2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0,P=0.99)。门诊检查组中PTMC和MNG的UGSR分别为0.53±0.14和0.7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P=0.00);术前定位组中PTMC和MNG的UGSR分别为0.54±0.14和0.7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3,P=0.00);均值组中PTMC和MNG的UGSR分别为0.54±0.12和0.7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0)。在3组中UGSR对PTMC和MNG鉴别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29、0.805和0.833,当UGSR分别为0.648、0.646和0.657时约登指数最大,分别为0.592、0.541和0.615,诊断PTM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9和0.783、0.791和0.750及0.843和0.772。门诊检查组和术前定位组间UGSR值一致性较好(ICC=0.75,P=0.97)。结论UGSR在PTMC与MNG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最小CT值(minimum attenuation values, minAVs)的列线图模型在肾上腺乏脂腺瘤中的预测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乏脂腺瘤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数据,并与非腺瘤对照,以7:3随机拆分为训练和测试集,采用4点法测量瘤体minAVs、minAVs≤0HU的个数、平均CT值(mean attention values, meaAVs)和直径等。训练集中使用逻辑回归筛选变量及构建列线图模型,测试集验证其诊断效能。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 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乏脂腺瘤分别为73枚、39枚,非腺瘤为71枚、23枚。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直径、meaAVs、minAVs和minAVs≤0HU的OR(odds ratio)和95%CI (confidence interval)分别为0.95(0.92-0.98)、0.89(0.84-0.94)、0.92(0.89-0.95)、4.50(2.58-7.86)p值均<0.05,余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中仅直径和minAVs≤0HU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OR值为0.96(0.93-0.99)、4.92(2.22-10.91)。列线图模型ROC分析中训练集、测试集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855 (0.793-0.917)、0.832(0.731-0.932),敏感度为75.3%、71.8%,特异度为88.7%、87.0%,准确度为81.2%、77.4%,Hosmer-Lemeshow检验p值分别为0.97、0.94。 结论: 基于minAVs≤0HU个数和直径的列线图模型可早期预测肾上腺乏脂腺瘤,为患者个性化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