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93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的HBV基因变异检测技术及变异株的酶切位点分析。方法 对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及酪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IDD)变异病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HBV感染的病例中,不仅检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到YIDD/YVDD变异,还存在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LLLL)到亮氨酸、蛋氨酸、亮氨、亮氨酸(LMLL)变异,天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LHD)到天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MHD)变异及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LAQ)到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MAQ)变异。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变异株存在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结论 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均在“ATG”(M)蛋氨酸密码子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YVDD、YIDD、LMAQ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181例实验室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相关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检出率5.45%,患者中单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128例(70.72%),合并解脲脲支原体感染53例(29.28%),亦较少合并生殖器疱疹病毒和真菌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疾病的治疗主要为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族及喹诺酮类的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未见明显耐药。结论单纯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与解脲脲支原体合并感染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男性患者亦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疾病的治疗以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53.
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米诺环素治疗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米诺环素治疗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三组共120例,氧氟沙星组疗程2周,另外两组疗程3周。以单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均获确切疗效,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病原体、炎症反应的控制情况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上述三种药物均可作为对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治疗的第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乘积与淋巴细胞比值(NMLR)、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等衍生炎性参数对寻常型银屑病炎症状态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7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组)及30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寻常型银屑病组及对照组血常规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NLR、PLR、SII、NMLR、dNLR在不同分组间的表达,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与银屑病的关系,并用Spearman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中NLR、PLR、SII、NMLR、dNLR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显示以上参数和银屑病相关(P均0.05);NLR、SII、dNLR与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进展期的NLR及SII均较静止期表达升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寻常型银屑病组中各参数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代谢性疾病并不直接影响NLR、PLR(P0.05)。结论血常规指标衍生的系统炎症指标可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炎症预测及病情评估,为银屑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5'非编码区BamHⅠ酶切位点变异的区域性分布.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不同地区的64例HCV 1b基因型血清样品进行5'-NCR扩增后,分别用Mbo Ⅰ、BamH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变异株分布的差异.结果测序证实中国HCV 1b基因型在117位有BamH Ⅰ酶切位点.64例血清样品中,BamH Ⅰ单切点变异株,华南7例(28%),东北1例(10%),华北1例(11.1%),西南0例;Mbo Ⅰ及BamHⅠ切点均无的变异株,西南8例(40%),华南2例(4%),东北1例(10%),华北0例.结论证实HCV 1b型BamH Ⅰ变异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变异较多,华北和东北变异较少.而这一变异是否与干扰素治疗耐药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本文用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研究了28例白癜风患者的进行期、静止期、好转期白斑边缘表皮黑素细胞的密度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进行期和好转期在色素脱失区可见黑素细胞,但静止期在色素脱失区未见黑素细胞。色素区、交界区、色素脱失区表皮黑素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自癜风白斑边缘表皮黑素细胞密度和形态变化与病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gD2-IL-2融合蛋白疫苗对BALB/C小鼠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的保护能力.方法:gD2-IL-2融合蛋白疫苗和PBS、IL-2分别免疫60只雌性小鼠,免疫前后ELISA法观察血清抗体变化.小鼠阴道内接种HSV-2-Sav株建立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感染后观察小鼠阴道病变情况及病死率,同时行阴道分泌物病毒量检测.结果:疫苗组小鼠免疫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小鼠感染后均出现外阴部红肿、水疱等症状,但疫苗组阴道症状得分和病死率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备的HSV-gD2-IL-2融合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免疫小鼠产生HSV-2-IgG和中和抗体,初步证实疫苗在抵抗致死性病毒攻击时对小鼠有较好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对皮肤活检组织行HE及六胺银染色。观察镜下皮损组织学及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结果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伴多系统损害。皮损特征:早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糜烂性丘疹,继而为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肤病理活检六胺银染色(+)。使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3例临床症状缓解、皮疹消退出院。1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特征: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损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