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8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年份的队列对比研究方法,按回顾性研究计划得到两个群体.2009至2010年按入院次序,收集到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30例为研究群体,均接受结直肠癌手术,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3d完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道准备,不用任何泻药和灌肠;术后进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群体为2007至2008年30例同类患者,术前不进行任何营养评价,常规肠道准备(控制饮食、口服泻药和灌肠),术后均单纯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群体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群体术后分别接受相近能量的、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在体重变化和血浆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结局指标方面,研究群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13.3%)、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10.0%)和术后住院时间[(12.3±6.5)d]显著低于对照群体[分别为33%、30%、(15.0±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42,P=0.04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支持清洁肠道,术后联合营养支持有益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2.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理念近年来逐渐被外科医师重视,临床营养治疗也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研究表明,合理规范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肝胆胰外科患者具有疾病复杂、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其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规范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营养理念在该领域的推广以及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上腹痛8个月,加重2 d”于2020年6月24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8个月前,患者因暴饮暴食后上腹痛、血淀粉酶升高,于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8个月来上腹痛反复发作,程度较轻,均自行镇痛治疗后好转,未就医。本次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腹痛加重,于我院急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再次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好转。2020年7月3日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占位,活检提示杯状细胞腺癌。  相似文献   
44.
二十世纪90年代,腹腔囊切除术成功完成了从技术发展、推广、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过程,并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拉开了微创外科手术在不同学科的广泛应用探讨的序幕,使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肝囊开窗术、腹腔镜食道裂孔修补术等已取代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调查老年骨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前瞻性调查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因患良性骨科疾病入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20例老年骨科患者,平均年龄为(75 ± 7.0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20±3.83) kg/m2,平均利手握力为(16.87±19.19)kg,平均上臂围为(25.62±3.81)cm,平均小腿围为(31.92±4.02)cm,其中与普通老年患者比较,高龄(≥80岁)老年患者握力下降明显[(13.58±15.92)kg比(18.48±20.42)kg,P=0.004]。52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足发生率为9.31%(BMI≤18.5 kg/m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19%(NRS2002评分≥3分);与普通(65~79岁)老年骨科患者比较,高龄(≥ 80岁)老年骨科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显著增加(13.97%比7.21%,P=0.024;52.38%比41.76%,P=0.024),有营养风险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0.21%比5.26%,P=0.044)、住院时间更长[(11.66±5.76)d比(10.42±4.37)d,P=0.016]和住院费用更高[(2.028±1.811)万元比(1.639±1.362)万元,P=0.016]。结论 老年骨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并且可能导致临床结局恶化。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对(ANP)血内毒素,sCD14,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EIC)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ANP组(C组),ANP+HBO组(D组),ANP+乌司他丁组(E组),ANP+HBO+乌司他丁组(F组)。模型建立5 min后,E组和F组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 000 U/kg);30 min后,D组和F组给予HBO治疗2 h。3,6,10 h后各组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sCD14,EI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1)D,E组内毒素和sCD14水平在建模后3,6 h均明显低于C组(P0.05),F组内毒素和sCD14水平在建模后3,6,10 h明显低于C,D,E组(P0.05)。(2)建模3,6,10 h,D,E,F组的EIC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F组的EIC水平均明显高于D,E组(P0.05)。(3)建模3,6,10 h,D,E,F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F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D,E组(P0.05)。(4)D,E,F组的生存时间明显超过C组(P0.05),F组的生存时间明显超过D,E组(P0.05)。结论单独应用高压氧和乌司他丁治疗ANP,均能取得明显疗效,但高压氧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种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围手术期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所致的代谢改变和生理创伤会使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对于术前已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情况会更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心、肺、肾、胃肠道等器官功能受损,降低机体免疫和肌肉收缩的功能,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性并发症.营养不良还会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活动受限,手术恢复和住院时间延长,再入院几率升高,医疗费用显著增加.诸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营养不良会影响外科患者的临床结局,成为重症、大手术死亡的重要因素.虽然广大外科同仁对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已有一定认识,临床应用也已较为普遍,但不规范、欠合理的应用(尤其是肠外营养)仍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6岁,学生.患者8个月前为保持体型开始自主节食,并大量体育锻炼,体重从54kg下降至33 kg(下降21 kg),家长意识到明显消瘦后强迫进食,患者进食后出现胃胀不适、恶心、呕吐.就诊心理医生和营养师指导营养饮食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出现心动过缓,以"神经性厌食症并重度营养不良"入院.  相似文献   
50.
不可切除肝癌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引进Cool-tip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仪对不可切除肝癌(原发和转移)43例78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开腹单纯射频治疗15例,开腹肝癌切除+射频6例,开腹射频+乙醇注射5例,经皮射频治疗17例.均按需一次单针多点顺次穿刺布针方法 完成,最多布针5针,平均2.1针;单灶最大径7 cm,平均2.5 cm;单例最多病灶6个,平均1.8个.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CT和B超或MRI诊断,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转移癌13例;43例全部得到随访,术后定期甲胎蛋白、B超和(或)CT检查,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AFP增高20例,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2例CT发现可疑针道和周缘残留,6例随访过程出现肝脏新的转移灶;1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胃肠道瘘入皮下,并于3月后死于多发转移;1例死于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后持续腹腔出血,1例死于开腹肝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后腹腔出血和感染,3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于多发转移(该3例平均生存时间6个月).结论 B超引导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 ,可以作为切除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