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亚健康肾阴虚证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初步观察亚健康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质组的变化与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亚健康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亚健康肾阴虚证患者与正常人血浆总蛋白,银染显色;PDQuest 软件对凝胶图象进行定性定量差异表达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L-TOF-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seot-Wizard软件进行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结果:获得了重复性和分辨性较好的血浆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在亚健康肾阴虚证血浆较正常人血浆表达量升高的蛋白质斑点11个,表达量降低的蛋白质斑点6个;选取其中表达量升高相差10倍以上的3个蛋白质斑点进行PMF鉴定,得到1个匹配精确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27).结论:亚健康肾阴虚证血浆与正常人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对亚健康的发生机制进行阐释,并将促进中医证候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22.
<正>儿童颅脑外伤临床多见,其中颅脑外伤合并面神经损伤发病率高达5.04%[1],常表现为即刻性面神经损伤及迟发性面神经损伤,伤后3~10 d出现面神经损伤称迟发性面神经损伤。我科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41例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面神经损伤患儿,37例均采取保守治疗,4例患儿行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2、IL-27在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70例2型CRS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Function Assessment,NYHA)将入选患者分为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另选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变化,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IL-22、IL-27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NYHA Ⅱ级组相比,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患者外周血IL-22、IL-27水平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IL-27水平在NYHAⅣ级组患者高于NYHA Ⅲ级组(P<0.05),在对照组和NYHAⅡ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与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间患者外周血IL-2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22与IL-27呈正相关(r=0.75,P<0.01),IL-22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68,P<0.01),IL-27与LVEF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 IL-22和IL-27参与了2型CRS的发生、发展,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共同促进了2型CRS的病理、生理发展.  相似文献   
24.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微创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cordsyn 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 ,致使圆锥部处于低位 ,脊髓发生病理改变 ,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候群。TCS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 ,成人相对少见。1 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我们共诊治幼儿及青少年TCS1 0例 ,均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使许多逐渐加重的临床症状得以控制 ,随诊疗效良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 4个月~ 1 4岁 6例 ,1 4~ 1 8岁 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1周~ 5年。随诊 4个月~ 6年。二、临床特征1 .症状和体征 以小便失禁为…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26例中,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5例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基本痊愈17例。结论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受伤原因与成人不同,以高坠伤多见,病死率及致残率较成人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潜在意义。方法 选择入住该院和广州军区总医院的1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IL-2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SAP组相比,循环IL-22水平在UAP和AMI患者中显著升高(P<0.001)。AMI组患者循环IL-22水平高于UAP组(P<0.001)。与未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循环IL-22浓度未见明显升高(P>0.05);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浓度明显升高(P<0.001)。结论 IL-22参与了CAD的发生发展,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信号通路在尖吻蝮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HUVECs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 p65、TF、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qPCR法测定TF mRNA在HUVECs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胞质内出现明显的黄染颗粒,胞质染色加深,TRAF6平均吸光度值升高(P0.01),NF-κB p65、c-Jun和c-F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TF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P0.01);PCA+LPS组的细胞活力较LPS组升高(P0.05),细胞形态正常,胞质黄染颗粒不明显,TRAF6平均吸光度明显小于LPS组(P0.01),NF-κB p65、c-Fos和c-Jun 3种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TF mRNA及蛋白亦表达减少(P0.01)。结论:PCA可明显减轻LPS引起的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RAF6、NF-κB及AP-1核因子的活化进而减少组织因子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IL-27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IL-27与DCM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DCM患者共28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同时体检无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以心脏超声检测研究对象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和IL-27表达。结果从对照组、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至NYHA Ⅳ级组,LVEDd、BNP浓度呈依次递增(P〈0.05),LVEF和IL-27依次递减(P〈0.05)。外周血浆IL-27浓度与BNP浓度、LVEDd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27在DCM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与DCM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9例高血压病(HT)患者(实验组)及31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数量,评价组间差异,并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与血压(blood p...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树突细胞(DCs)迁移与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将2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7只)和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7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喂养8周复制糖尿病大鼠内膜增生模型.骨髓法制备大鼠 DCs,应用羟基荧光素二酯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后回输大鼠体内,分别于注射 CFSE 即刻和1、3、5、7 d 取大鼠外周血;7 d 处死大鼠,取其胸主动脉标本,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FSE 标记 DCs 的比例,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注射即刻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外周血 CFSE 标记的 DCs 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于注射1 d 开始显著下降,7 d 时达谷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15)%、(0.43±0.24)%比(1.32±0.60)%,均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单细胞悬液 DCs 比例明显增加〔(2.01±0.32)%、(1.59±0.52)%比(0.73±0.49)%,均P<0.01〕,管腔面积明显减小(×104μm2:2.81±0.58、2.56±0.25比4.37±0.72),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大(×104μm2:4.77±1.13、4.58±1.30比3.05±1.03),内膜增生百分比增加〔(62.6±6.7)%、(63.2±7.4)%比(40.7±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光镜下可见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主动脉中膜、内膜均明显增厚,并伴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血管平滑肌呈环形增生,管腔明显狭窄.结论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的 CFSE 标记 DCs 从外周血向主动脉壁内迁移加速,与主动脉内膜增生具有相关性;DCs 的迁移可能在主动脉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