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对进行的人源化抗人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单克隆抗体CT-011合并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Ⅱ期临床试验中,CT-011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集治疗前和注射CT-011第14天的30例患者外周血和恶性淋巴结活检标本,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个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使用QiagenRNeasy试剂盒从活检组织中抽提RNA,使用Illumina HumanRef-8基因芯片分析活检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结果 治疗第14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数、CD+3 T细胞、CD+4 T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分析同时期活检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发现一些和T细胞激活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使用CT-011可使复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的CD+4 T细胞增加和T细胞激活,显示出CT-011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自1995年10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Kaplan-Meier方法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模型对预后进行多变量分析。采用的临床参数分别为CD56、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标和B组症状。结果表明,全组2年、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和71%。单纯放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单纯化疗患者明显提高,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放疗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CD56、Ann Arbor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单纯化疗中使用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以分期为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ⅢE期为预后的因素之一;以B症状为单因素分析3种疗法的生存曲线显示,B症状亦为预后因素之一。结论: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放化疗结合对近期生存率没有显著提高;CD56阴性和Ann Arbor分期较早是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可以使患者的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0例allo-PBSCT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31例次发生肺部合并症.感染性并发症共20例次,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巨细胞病毒(CMV)间质性肺炎和肺结核,其中部分为2种以上的混合性感染;非感染性并发症共11例次,其中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9例,肺水肿1例,放疗所致间质性肺炎1例.由肺部疾病导致的死亡9例(12.9%).不含甲氨蝶呤(MTX)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重度急性GVHD和慢性广泛性GVHD是allo-PBSCT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而移植时疾病处于晚期状态及慢性广泛性GVHD则与LONIPC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PBSCT后的主要合并症,针对病原的抗感染治疗及针对LONIPC的及早诊治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granulocytic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化疗组7例(手术、手术加放疗)。化疗均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方案。结果表明:化疗组与非化疗组PGS患者进展成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85.7%(P〈0.05),化疗可以显著减少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化疗组与非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06±14.97个月和12.21±6.83个月(P〈0.05),化疗可以延长PGS患者的生存时间,特别是2例经过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目前尚活存,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45个月。结论:采用AML化疗方案治疗PGS,可以降低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rn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以定性及确定治疗前后定量变化;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技术及HSH技术以分析该患者细胞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学科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避免了误诊、漏诊延误诊治。结论: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过治疗缓解后,再出现其它临床症状时需考虑其他肿瘤的可能,临床上需仔细观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新型靶向治疗药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12例复发性或难治性HL患者,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CD30抗原阳性的HL。所有病例均接受过二线或三线方案化疗,化疗中位数13个疗程。7例曾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其中2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因复发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给药方法:Brentuximab vedotin单药剂量1.2~1.8mg/kg,静脉滴注,每21天给药1次。患者共接受2~16个疗程,治疗中位数4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2例(17%),部分缓解7例(58%),稳定2例(17%),进展死亡1例(8%o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白细胞减少、发热、脱发、转氨酶增高、恶心、末梢神经炎、疼痛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复发或难治性HL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d方案:地西他滨20mg/(m2·d)×5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d方案:地西他滨15mg/m2,1;L/8h×3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3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红系及非红系同时表达增高,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CD34,部分有核红系抗原表达Gly、CD71.核型分析显示3例有轻微核型异常,2例有复杂核型,1例为正常核型,在其余患者未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5例存在预后不良基因,其中3例MLL-MLL融合基因阳性,1例MLL突变,1例为NRAS基因突变,在其余8例中未检测出异常基因.经含地西他滨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患者CR率为53.8% (7/13),PR率为15.4% (2/13),最终8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OS率79%,3年RFS率78%.结论:AML-M6为急性白血病中特殊亚型,由MDS转化,含有不良基因,预后较差,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DAC相关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浆巨细胞病毒(CM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指导抢先治疗的I临床作用及特点。通过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cMV检测数据并随访至移植后180d,分析患者特征、RQ-PCR检测结果、CMV感染及治疗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患者CMV感染和CMV肺炎发生率为81.5%和2.9%,主要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发生CMV感染后63例患者接受单药更昔洛韦、6例接受单药膦甲酸钠抢先抗病毒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8%,并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反应模式。女性、预处理中使用ATG或巴利昔单抗以及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更容易感染CMV。使用ATG或巴利昔单抗以及发生急性GVHD的患者中CMV感染发生的时间更早(P〈0.05)。急性GVHD、病毒DNA最大负荷量、阳性次数及治疗疗程与疗效有关(P〈0.05)。结论:allo-HSCT患者的CMV感染发生率仍然很高,RQ-PCR检测血浆CMV-DNA与临床转归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监测allo-HSCT患者CMV感染情况并指导抢先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进一步了解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14 ~86)岁,常见发病部位为肺及支气管(17例,29.8%)、肠道(16例,28.1%)、涎腺(8例,14.0%)、眼及附属器(7例,12.3%)等.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35例(61.4%),Ⅲ~Ⅳ期者22例(38.6%),淋巴结受累者26例(45.6%),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者7例(12.5%).5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6.0%,总反应率85.7%.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1.6%和77.7%.单纯手术组、单纯化疗组、手术+化疗、手术+化疗+放疗组5年OS率分别为87.5%、100.0%、90.2%和100.0%,5年PFS率分别为62.3%、80.0%、90.2%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22.3%).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起病呈播散性,患者治疗反应率高,预后好,各种治疗方法的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