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积极加强对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前、中和置换后的处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率。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治疗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治愈率。 方法:回顾分析48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作为临床资料;以置换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置换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结论:48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置换后早期死亡27例,总死亡率5.5%。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功能IV级、联合瓣膜手术以及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0 min与心脏瓣膜后死亡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 60岁、心功能IV级、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 、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是影响心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针对这些因素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心肌保护,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0例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乳腺IDPN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比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 观察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① 术中冰冻病理对于IDPN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1%,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4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16例(3.1%)患者诊断病理级别升高, 1例(0.2%)患者诊断病理级别降低;③ 伴有及不伴有乳头溢液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2%、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对于诊断IDPN意义重大, 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癌, 伴有乳头溢液患者比不伴有者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5例,慢性房颤27例,窦性心律18例,手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中胶原酶(MMP1、MMP8、MMP13)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中TMP1、TMP2、TMP3、TMP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慢性房颤组Ⅰ型胶原、MMP13、MM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TMP1、TMP2、TMP3的mRNA表达下调(P<0.05).(2)MMP1的mRNA表达与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与TMP1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MMP13的mRNA表达与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与TMP3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中MMP1/TMP1以及MMP13/TMP3的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失衡引起Ⅰ型胶原转录水平的改变,可能是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药学技能竞赛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技能竞赛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影响,并追踪学生大三两个学期的综合成绩,分析其与技能竞赛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药学技能竞赛通过强调药学主干课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专业能力,学生竞赛成绩排名与其在大三第一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r=0.311,P<0.01)和第二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r=0.56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技能竞赛作为活动载体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注意力、观察力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基础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技能竞赛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论:药学技能竞赛对大学生多方面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霍强  严飞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心脏杂志》2009,21(2):286-287
主动脉窦瘤(SVAs)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3.56%[1].我科1980年8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00例SVAs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6.
葛敏  霍强  杨敏 《药学教育》2006,22(3):33-34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主要功能,即导教、导学、导测量.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从而促进药物化学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两种吡拉西坦片在健康中国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交叉设计和单剂量口服方式,HPLC法测定血清中吡拉西坦浓度.经DAS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片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两种吡拉西坦片剂的t1/2为5.50±1.48、4.29±1.00h,Cmax为21.47±6.27、20.96±5.10mg·L-1,Tmax为O.70±0.46、0.66±0.36 h,AUC0-24h为93.44±16.61、96.67±18.50 mg·h·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8%±22.7%.结论两种吡拉西坦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含川芎嗪氧合血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灌注组和加药组,每组15例。灌注组CPB期间给予机械通气及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加药组给予机械通气,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中加入川芎嗪5 mg/kg。分别在麻醉后、回ICU 30 min和拔除气管插管前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分别在麻醉后、开放主动脉1 h及回ICU 0、6、122、4 h取桡动脉血,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取右上肺小块肺组织(1 cm×1 cm×1 cm)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9)的表达。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加药组呼吸指数明显低于灌注组,加药组血浆中TNF-α、IL-6I、L-8、MDA、LPO、sP-selectin、sICAM-1的表达较低,IL-10表达较高,加药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灌注组轻。结论:CPB期间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中加入川芎嗪可明显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结合34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此病的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2001年至2005年间手术治疗主动脉瘤34例,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DeBakey I型2例,DeBakey II型2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合并夹层DeBakey III型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例。行Bentall手术20例,W heat手术4例,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1例,David手术1例,Cabrol手术1例,升主动脉部分纵行切除加折叠缝合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5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3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灌(RCP)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结论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紫草素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紫草素给药组(4、8、16μmol/L)。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二甲基噻唑-2-yl)-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和乳酸水平,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双染实验明确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脯氨酰酸羟化酶3(PHD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蛋白表达情况;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观察PKM2、PHD3、HIF-1α及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2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干扰法建立PKM2低表达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KM2低表达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的PHD3、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紫草素对SMMC-7721和L-02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