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血压是人群中的常见病,我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1亿例,且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有效降压是控制血压及并发症的保障[1]。笔者选择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具备症状见眩晕、头胀痛、口苦、面红耳赤、急躁易怒、脉弦等,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拟补抑降压汤治疗,取得较满意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639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微创切口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639例患者,年龄2-53岁,体重10-70k。先心病5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0例,心脏粘液瘤2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3例。心脏功能(NYHA)分级:Ⅰ级250例,Ⅱ级192例,Ⅲ级132例,Ⅳ级62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1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39例,右胸前外侧切口565例,右腋下小切口21例,右胸骨旁切口3例,纵膈引流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胸骨正中切口。结果:本组术后引流量50~540ml,术后2~12小时,拔出气管插管,住院天数10~15日。本组死亡率2.0%(13/639)。有7例(占1.1%)因出血扩大切口后止血获救。结论:微创心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隐蔽可达到与常规切口相同效果,但不适于复杂心脏畸形矫正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霍强 《四川医学》2001,22(3):319
例1,男性,29岁.右下肢无力、麻木、痛觉减退,大小便困难1年.加重3个月半,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麻木向胸腰段发展入院.在院外经MRI检查,考虑为脊髓外硬膜内肿瘤,转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脊柱无叩压痛,双侧乳头以下痛觉减低,温觉减低,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减低,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减低,髌阵挛、踝阵挛均为(+).MRI示C7~T1平面,椎管内有一蚕茧大小,占位病变,脊髓明显受压变形.人院后在局麻下行半椎板开窗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在C7~T1平面,硬膜内有2.5cm×1.5cm×1.5cm大小,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质中、灰白色实质性肿块,有一小蒂与硬膜外侧的神经根相连接.术后第2天症状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力有明显恢复.术后7天病人已能下地自由行走.术后10天拆线出院.病理报告:神经鞘膜瘤.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3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1例,二尖瓣病变4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升主动脉瘤1例,继发孔房缺1例。因冠心病首诊入院5例,以其他器质性心脏病首诊入院8例。术前有心绞痛症状者8例,无心绞痛5例。体外循环下一期外科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13例均顺利出院。冠脉搭桥+瓣膜置换8例,冠脉搭桥+瓣膜成形3例,冠脉搭桥+Bentall+室壁瘤切除1例,冠脉搭桥+房缺修补1例。手术中搭桥1~3支,平均(1.92±0.73)支。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为(51.77±2.64)mm,较术前[(58.92±3.81)mm]明显缩小(P<0.05)。随访3个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NYHA)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虽然手术风险性和难度增加,但未得到血液重建,对患者更将是致命性的灾难,应争取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入院.患者2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于外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未行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联苯型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葡萄糖苷(magnolol-2-O-β-D-glucopyranoside,Mag-glu)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运动、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化合物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ag-glu具有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水平运动运动能力明显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Mag-glu浓度的增加,HIF-1α、MMP-9、COX-2的表达均下调。结论:Mag-glu在体外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HIF-1α信号途径,导致其下游顾客蛋白COX-2和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均采用OCTOPUSⅡ型负压心脏稳定器辅助控制局部心肌运动,阻断冠状动脉下进行血管吻合。结果:共行移植物与冠状动脉吻合192支(3.2支/例)。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结论:OPCAB有明显的优越性,若无同期矫治心内病理改变,大多数病人可应用OPCAB。术中应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吻合程序应先行前降支系统,狭窄最严重的血管宜先吻合。体外循环应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6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 ,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 结果 :对 2 4例患者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 ( L IMA)。搭桥 1~ 5根 ,平均 3.1根。手术时间 6 0~ 180 min,平均( 12 0± 5 9) min。术后 2 4 h引流量为 180~ 10 0 0 m l,平均 ( 2 2 0± 5 0 ) m l,输血或血制品 0~ 14 0 0 m l,平均 ( 2 5 0± 6 0 )ml。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 3.8%。术后住院天数 ( 8~ 16 ) d,平均 ( 11.5± 2 .5 ) d;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 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飞  霍强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心脏杂志》2009,21(1):110-112
目的 探讨心脏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55例应用IABP心脏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本组总病死率42%,其中冠心病患者手术死亡率(36%)低于非冠心病者的手术死亡率(64%,P<0.05);术前应用IABP患者手术死亡率(0%)明显低于术中(40%)和术后(50%)应用IABP的患者(P<0.05);IABP辅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脏病基础情况以及IABP的正确操作和使用的指征和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rs1801133)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新疆维、汉族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228例(105例汉族和123例维吾尔族)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组)和230例正常体检者(105例汉族和125例维吾尔族)(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rs1801133基因分型,Sanger核酸测序法验证分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疆维、汉族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CH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维、汉族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1801133多态性可能是新疆地区维、汉族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因素并且存在民族异质性,其可能通过影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参与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