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难点,在有指征行PCI治疗的CTO病变患者中,有些复杂的CTO病变患者在使用前向技术时常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开通冠状动脉闭塞血管,但近来逆向技术的应用使这些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血管的开通成为可能。我院自2008年3月~2008年6月应用逆向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法使用前向技术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3例,手术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超声观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CCA)及锁骨下动脉(SA)超声检测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82例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患,并与54例健康人作对照,用高频超声同时检测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面积(IMS)、斑块指数、管腔内径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各患病组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以心脑血管疾病组增高尤其显,各患病组管径较健康组增宽,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可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
石杉碱甲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作用时间长、易透过血脑屏障、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阿尔采末病的治疗。目前上市的剂型主要为口服或注射的普通制剂,需多次使用,因此对于患有认知功能缺失的老年患者存在用药不便的问题。此外,多次给药还容易引起血药浓度大幅度波动,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对其新剂型的开发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石杉碱甲新剂型相关研究进展,主要根据药物体内外释放特征、安全性、有效性等对现有的石杉碱甲口服缓控释制剂、长效缓释注射剂、缓释贴片、鼻用原位凝胶等剂型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脑内乙酰胆碱变化水平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理论提出了新的剂型设计思路,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安全、疗效可控和依从性高的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是近来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起搏器[1~ 3] 。这个功能是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及电池容量的基础上试图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以来植入 2 8台 ,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5 3例 ,分为具有自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组 (A组 )和普通DDD起搏器组(B组 )。A组 2 8例 ,平均年龄 (64 1± 1 3 8)岁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SS) 1 8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 0例。B组 2 5例 ,平均年龄 (62 8± 1 2 7)岁 ,其中SSS1 …  相似文献   
35.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63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余,再发1d”入院。查体:BP120/90mmHg(1mmHg=0.133kPa),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2cm,心音听诊位于右侧,心率66次/min,房颤律,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A2〉P2。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自幼发现“右位心”,有20余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有10余年“浅表性胃炎”病史。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COPD的关系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组),35例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组、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51.9%、45.1%和18.1%。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Hp阳性患者的FEV1%pred和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白细胞水平、CRP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COP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COPD潜在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 2 0例冠心病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后血管狭窄面积≥ 70 %的患者做PTCA/支架治疗。结果 对 2 0例患者 3 1支血管做PTCA ,并植入 2 4个支架 ,两支PTCA失败 ,1支支架未到位 ,PTCA成功率 93 5 % ,失败率 6 4 % ;术中 1例发生室颤 ,3例拨管时出现高迷走神经反射。结论 PT CA/支架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对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组),34例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和2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肺功能、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C肽(FC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并计算IR指数(HOMA-IR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的CRP、TG、MALB、FCP、FBG、FINS、HOMA-IRI、IR发生率升高(P<0.01);随着COPD病情加重,FCP、FBG、FINS、HOMAIRI、IR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1或<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IR,发生IR的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39.
4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期间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674例,发生室间隔穿孔5例,发生率0.7%.其中男性2例(40%),女性3例(60%);平均年龄68岁;合并高血压病3例(60%),合并糖尿病1例(20%).5例中前壁心肌梗死4例(80%),其中前壁合并侧壁心肌梗死1例(20%);单纯下壁1例(20%).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范围0.5~1.9cm,多数在室间隔近心尖部破裂.2例(40%)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均存活,2例药物治疗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均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少见,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