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比较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部结节或肿块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动态增强扫描(MDCTDE)的特点.方法 对98例直径<4 cm的肺部肿块患者行MDCTDE扫描;92例病理诊断.6例临床随访>1年诊断为良性.平扫后,以4 mL/s的速度静脉注入对比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45 s后,每20 s扫描一次至205 s.测量平扫CT值、强化峰值、到达峰值时间、净强化值、最大相对强化率及强化斜率.结果 肺癌的到达峰值时间(35.95±3.18)s短于肺部良性病变[(80.31±47.95)s,P<0.01];肺癌的净强化值(38.00±15.52)Hu小于肺部良性病变[(44.92±10.37)Hu,P<0.05].将到达峰值时间43 s定为诊断肺癌的阈值,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0.77%,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93.51%,准确率94.90%.结论 MDCTDE扫描对肺部孤立性肿块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诊断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鼻咽癌(NPC)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颞叶脑组织代谢物的变化规律,间接推测电离辐射导致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1HMRS检测NPC患者放疗前后大脑颞叶照射野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含量.选取31例经病理证实的Ⅲ期NPC初诊患者,使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选择点分析波谱(PRES)序列采集,获得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12个月时双侧大脑颞叶放射野内的波谱图像.测量NAA、Cr、Cho 3个主要代谢物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的相对半定量浓度和NAA/Cr、Cho/Cr、Cho/NA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放疗结束时,NAA/Cr较放疗前显著下降;Cho/Cr、Cho/NAA较前显著上升;放疗后3个月上述代谢物比值异常达到高峰;放疗后6个月代谢物比值逐渐恢复,放疗后1年Cho /Cr恢复正常,NAA/Cr、Cho/NAA未完全恢复正常. 结论 1HMRS检查对NPC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螺旋CT对肺部肿块进行灌注扫描,分析影响灌注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在138例中选择34例肺部肿块≤4cm灌注扫描,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肺部CT平扫,确定灌注扫描的层面,经预扫描后,在扫描野FOV及病灶显示均达到预期效果后,经静脉注射造影剂80ml,流率为3—5ml/s,5s后对桶灶同层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层厚为3mm,连续扫描45s,后每20s扫描一次,共9期。扫描过程180s。所得图像由随机灌注软件进行后处理。根据所得出的时间——密度曲线进行分析。结论:(1)呼吸对≤4cm肿块影响最大,尤其是双下肺(2)扫描技术参数(3)设备原因(4)造影剂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评估及预测鼻咽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鼻咽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辅助化疗方案将其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platinum drugs,GEM)组(35例)和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platinum drugs,PTX)组(3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化疗第4天(D4)、化疗第1周期末(D21)和化疗第2周期末(D42)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比较两组间ADC及其变化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D21和D42时,GEM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PTX组(P<0.05);治疗前,GEM组患者的ADC显著小于PTX组(P=0.02),D4时,GEM组患者ΔADC及%ADC均显著大于PTX组(均P<0.05),化疗第2周期结束,GEM组内有效组患者D4、D21时的ADC、ΔADC、%ADC均显著大于非有效组(均P<0.05),PTX组内有效组患者D4时的ΔADC、%ADC,D21时的ADC、ΔADC、%ADC均显著大于非有效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EM组和PTX组中D4时的%AD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56,敏感度分别为80.0%、92.7%,特异性分别为75.0%、66.7%。结论 DWI对早期评估和预测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接收信号测量的颈部良性淋巴结的ADC值与指数化ADC(eADC)值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对15名健康志愿者于同日内分别采用8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行颈部DWI扫描,b值均取0、800 s/mm2,对比双侧(30个)及左右分侧(各15个)良性淋巴结DWI图、ADC图及eADC图特点,分别测量两种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ADC及eADC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对15名受检者采用两种线圈扫描均获得可测量ADC的图像。神经血管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0.892±0.165)×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25±0.068)×10-3 mm2/s;体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57±0.142)×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32±0.057)×10-3 mm2/s。采用两种线圈所获双侧或左右分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或体线圈接收信号对颈部良性淋巴结DWI ADC值的测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早期评估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疗效。 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9例局部中晚期(III-IVa)鼻咽癌初诊患者,于化疗前、开始化疗后第4天、化疗后第1周期末和化疗后第2周期末行包括DKI和DWI的MRI扫描。选取咽后和颈部最短径大于15 mm的转移性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测定DKI参数(MD和MK)和DWI参数(ADC),用RECIST 1.1标准评估新辅助化疗2周期末淋巴结治疗疗效,比较不同疗效组间的DKI及DWI参数差异。 结果:共38枚转移性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化疗后第4天、化疗后第1周期末的多个DKI参数MD值(包括MD4、MD21、ΔMD4和?MD2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ADC值差异时发现:无效组化疗后第4天的ADC值显著低于有效组(P = 0.02)。MD4和ADC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5和0.73。 结论:DKI在预测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或优于传统的DWI技术,本初步结论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探测水分子扩散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开始大量应用于其他器官疾病的研究。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DWI技术在腹部实质脏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及与肺内其他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血管瘤患者15例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均石蜡病理切片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单发病灶14例,1例合并右下肺腺癌及右上肺原位癌.发生部位为左肺6例,右肺6例,肺门3例.肺外周的病灶大部边缘光滑,分叶及行刺征不明显,病灶较大者内可见斑片及结节样钙化灶,本组5例有钙化灶,直径均>4 cm,而直径<3 cm的病灶内均未见钙化灶.位于肺门的3例边缘呈浅分叶状,与肺门血管相粘连,境界不清.有5例有特殊征象,其中贴边血管征3例,空气半月征2例.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内少见的孤立性良性病变,术前易误诊为肺部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结核球、炎性假瘤等,临床上对此病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CT检查对术前正确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以扩散峰度成像(DKI)早期评估新辅助化学治疗(NAC)鼻咽癌(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对38例NPC患者分别于NAC前(DayPre)及治疗第4天(Day4)、第1周期末(Day21)和第2周期末(Day42)行MR检查,测量咽后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短直径、DKI[平均扩散系数(MD)及平均峰度系数(MK)]和DWI(ADC)参数值,计算淋巴结退缩率。将淋巴结分为有效组(RG组)和无效组(NRG组),分析2组淋巴结退缩率、DKI及DWI参数值的差异。绘制DKI及DWI参数的ROC曲线,计算AUC值,比较DKI及DWI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29例NPC、38枚转移淋巴结纳入研究,RG 23枚,NRG 15枚。RG组Day21和Day42淋巴结短直径及退缩率与NR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MD4值、MD21值及相的Δ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RG的ADC4值低于RG(P=0.02)。绘制MD4和ADC4的ROC曲线,相应AUC值分别为0.75和0.73,诊断特异度为86.7%时,MD4(56.5%)诊断敏感度大于ADC4(47.8%)。结论 DKI可用于早期预测NAC对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有望为临床个体化治疗NPC提供新的参考依据;MD是预测NAC早期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CT、MRI对桥小脑角肿瘤的鉴别诊断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 CT、MR等影像学资料。 结果  12例桥小脑角肿块呈椭圆形或半球形 ,直径为 2 .5~ 5cm,3例肿块呈亚铃状横跨于颅中窝和颅后窝之间。纤维型脑膜瘤 MRI T2 呈等或低信号 ,雪旺细胞瘤 T2 呈高信号 ,转移瘤 MRI T2 呈略高信号。表皮样囊肿的 MRI征象不同于蛛网膜囊肿。 结论 综合分析肿块的形态学和强化特点 ,结合临床能鉴别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