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腹腔镜下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先天性无阴道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忧虑、恐惧、紧张及愤怒心理。结论围手术期细致全面的心理护理是改善先天性无阴道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关键,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国产和进口两种乙肝疫苗安全性的差异,促进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方法:在茂名市市区内选择0~1岁的健康儿童共300例,以自愿为原则分为国产疫苗组与进口疫苗组,分别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接种后的7d内追踪观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结果: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与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相比具有相似的安全性。300例接种者中均无局部反应发生,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在4.67%、3.33%,两者在安全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5,P值>0.05)。在发生的12例不良反应中,83.33%(10/12)发生于接种后1d内,16.67%(2/12)发生于接种后2~3d;男女比例为1.40∶1。25.00%(3/12)发生在接种第1剂时,41.67%(5/12)发生在接种第2剂时,33.33%(4/12)发生在接种第3剂时。国产疫苗组与进口疫苗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时间分布、人群分布、接种针次分布上的趋势一致。结论:无论国产乙肝疫苗还是进口乙肝疫苗接种后均有部分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儿童个体差异因素有关,经干预后无严重后果发生,安全性较高,而国产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费接种3剂次,与价格偏高的进口疫苗相比,更适用于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3.
短串联重复序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STR的概况生物界乃至人类个体间之所以千差万别 ,其物质基础在于基因组DNA的差异。人们对于这些差异的认识首先开始于其表达产物性状上的差异 ,如HLA是迄今发现的最复杂的抗原分子 ,仅HLA DRB1位点就存在 10 6个等位基因。此外 ,DNA序列上非编码区及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也存在着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发生了中立突变 ,而构成DNA的多态性[1 ] 。而对于DNA多态性研究的发展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Wyman和White首先报道人类染色体 14号上限制性片段的多态性 (restrictionfra…  相似文献   
74.
婴幼儿胆道穿孔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胆道穿孔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提高婴幼儿胆道穿孔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总结1985-2000年15年间5例胆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经腹腔穿刺液胆红素检查阳性而考虑胆道穿孔,行穿孔修补、胆道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均治愈。术后随访时间1-9年,1例CT及B超提示左右肝管囊状扩张及胰管囊状扩张者术后9年出现胰腺炎再入院,治疗后痊愈;其余4例均无远期并发症,无胆道梗阻及结石形成。结论 婴幼儿胆道穿孔为少见病,病情重,早期诊断为其关键,腹腔穿刺测胆红素及腹水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且术中处理与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5.
陈雪玲 《中外医疗》2014,(25):178-179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8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伊马替尼药物治疗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3~4度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0%、12.79%、13.95%,护理前的分别为45.35%、37.21%与39.53%,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密切留意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胎孕妇共126例。分为胎儿窘迫组41例,正常对照组85例,分别测定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Ea、Aa、Sa。同时分别测定通过二、三尖瓣瓣口处的血流运动速度E峰、A峰,计算E/Ea。测量比较两组的Tei指数。结果:胎儿窘迫组的Ea和A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Ea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组的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有效筛查胎儿宫内窘迫,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间窗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颅骨修补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223例。测评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手术前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revised coma recovery scale,CRS-R)评分、颅内压力、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含量,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窗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个月内颅骨修补(早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评分CRS-R改善最多,为提高2. 3分。晚期修补组血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最多,为(5. 98±3. 21) g/L;而中期修补组下降最少,为(4. 53±2. 66) g/L;表明3~6个月颅骨修补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影响最小。2个月内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多,为(4. 96±1. 54)g/L; 6个月以上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少,为(2. 51±5. 34) g/L。患者颅内压均在颅骨修补后有所提高,早期组提高了(22. 14±55. 51) mm H2O;中期组提高的最多,为(67. 13±45. 30) mm H2O;晚期组压力提高的最少。晚期修补组的手术并发症最多,早期修补组与中期修补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情稳定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在2个月左右尽早行颅骨修补治疗,可较早改善颅骨缺损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脊液循环压力的分布,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和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精神分裂症的取穴,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2组穴位方,合计77个穴位,9个高频穴位及核心穴位网络均为百会、内关、神门、印堂、丰隆、三阴交、太冲、足三里、合谷,常用穴位组合16对,新穴组方5组。结论:精神分裂症的针刺疗法以开窍醒神为主,兼豁痰息风,取穴以督脉及手足厥阴经、手少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具体以百会、内关、神门、印堂、丰隆、三阴交、太冲、足三里、合谷为核心。  相似文献   
79.
从分析间歇静脉滴注(静滴)过程中血药浓度上升与下降的特征,推导出计算n次给药后任意时刻血药浓度的通式。与Wagner曾提出的两个通式比较,计算结果相同,但应用灵活、简便。对公式在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临床上十分有用的其他公式,可计算n次给药后的起效时间、失效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等等。因此本文推导的公式对临床血药浓度监测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道一种新细胞毒剂:α-TGT(1,3,5-三缩水甘油-均-三嗪三酮)用于注射给药的处方设计。α-TGT是一种烷化剂。实验发现,它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然而,由于稳定性及水溶性均较差,需要溶解在大容积输液中并经过滤灭菌才能供临床备用,很不方便。作者探究了α-TGT的理化特性,并制备了无菌、冰冻干燥的注射用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