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54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61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44篇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年龄≥65岁高血压患者1 637例,按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高血压分级分为不同组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患病率及特点。结果 (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BMl的升高而升高。(3)高TG患病率最高.其次为高LDL-C、低HDL-C和高TC。(4)在高血压各分级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 (1)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随BMI及血糖的升高而升高。(2)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高血压及血糖分层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19)和强化治疗组(n=120),常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qN),强化治疗组入院采血后即刻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后予阿托伐他汀40mg(qN)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后1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T、Cr、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改变(P>0.05);强化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15.0%vs.26.9%;心力衰竭:9.2%vs.18.5%,P<0.05),但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34.
心脏钝性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钝性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内科治疗(摘要)孙英贤曾定尹韩献华孙乃清刘虹胡健王伟报道作者临床所遇心脏钝性损伤(原名心脏挫伤)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0.5±11.5岁。其中工业外伤5例、交通肇事2例、斗殴伤3例。2例伤后昏迷及呼吸困难、6例伤后严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转导通路。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处理平滑肌细胞15min、30min、60min、180min,PD98059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细胞前1h加到培养基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表达。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示用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细胞培养15min、30min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60min时仍有表达,180min时减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20μmol/L)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上调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表达并抑制增加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调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表达,这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饮食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兔模型后,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或淀粉1.5 mg/(kg·d).2周后取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脂肪细胞培养.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和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脂肪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r=0.890, P<0.001)和脂肪细胞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r=0.688, P=0.007).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过氧化体酶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负相关(r=-0.857,P<0.001),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869, P<0.001).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可诱发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分泌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水平,该效应与其降低胆固醇和上调脂肪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7.
正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阻滞剂(β-adrenergicreceptor blockers,βB)是一类重要的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疾病防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B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与维持治疗。然而,基于以阿替洛尔为代表的第二代βB研究结果,近年来一 相似文献
38.
辽宁省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辽宁省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地区女性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04年至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3 607 名年龄≥35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女性常住人群(≥5年) 进行血脂异常状况调查,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指南(ATP Ⅲ)标准对血脂异常情况进行诊断.结果 在辽宁省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中,总胆固醇边缘升高和升高的异常率分别为36.2%和1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异常率为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边缘升高、升高和极高的异常率分别为17.2%、3.9%和1.0%,甘油三酯边缘升高、升高和极高的异常率分别为17.6%、20.0%和1.9%.总胆固醇边缘升高和升高的异常率均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0.001).结论 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脂异常更明显,应对该人群进行代谢性疾病的评价及综合性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方法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8例老年人心房扑动(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4 岁)患者采用多电极记录心房激动,分析激动顺序的方法及隐匿拖带的方法确定折返环部位。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的方法治疗心房扑动。 结果:18 例均为典型心房扑动。17 例(94.4% )消融成功。1例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消融成功后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1~25个月,1 例复发,再次导管消融成功。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心房扑动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房扑)病例电生理特点及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房扑的效果。方法对26例房扑患者标测心房激动顺序,用隐匿拖带方法确定折返环部位。用长导引鞘作支撑,在心房内行线性消融方法治疗房扑。结果26例房扑中23例折返环位于三尖瓣环部位,1例位于右心房游离壁部位,1例位于左心房,另1例在三尖瓣环及右心房游离壁部位各有一折返环。对20例临床上有房扑病史者行射频消融治疗,17例成功。典型房扑15例(包括1例有2个折返环的房扑),14例消融成功;不典型房扑6例,4例消融成功。结论房扑的大折返环可采用心房激动顺序及隐匿拖带的方法确定其部位。用长导引鞘作支撑行线性消融是治疗房扑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