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7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49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联合应用粉防已碱与甘草酸抗肝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与甘草酸(glycyrrhizinic acid,Glz)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5mg/kg、10mg/kg、20mg/kg体重)Tet、(50mg/kg体重)Glz及二者联合灌胃或腹腔注射,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I型、Ⅲ型前胶原、c-fos及c-jun mRNA表达。结果:(10mg/kg、20mg/kg体重)Tet和Glz单独应用能够不同程度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型、Ⅲ型前胶原、c-fos及c-jun mRNA表达,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联合应用Tet与Glz能够更有效地在转录及其上游水平抑制肝脏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IL-1B-1473基因与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上海同济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100例,收集其外周血标本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抽提标本DNA,以多重SNaPshot技术检测IL-1B-1473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IL-1B-1473基因在萎缩组和非萎缩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IL-1B-1473基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无显著关联,携带-1473G/G的个体与携带-1473C/C者比较,其发生萎缩的危险性增加32%( OR =1.32,95%CI: 0.55-3.16),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结论: IL-1B-1473基因具有萎缩性胃炎易感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PIWIL1、PIWIL3和PIWIL4三种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106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分别制成62点和150点2份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组织芯片中PIWIL1、PIWIL3和PIWIL4的表达.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不同组织间PIWI蛋白表达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PIWIL1、PIWIL3、PIWIL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PIWIL1、PIWIL3、PIWIL4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呈现两两显著正相关(均P<0.01).癌组织PIWIL1在低分化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组(t=-2.840,P<0.01).癌组织PIWIL3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升级呈现显著升高(F=3.112,P<0.05).癌组织PIWIL3和PIWIL4在有远处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t=-3.349,P<0.01;t=-2.168,P<0.05).癌组织PIWIL3和PIWIL4的表达均与结肠癌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 PIWIL1、PIWIL3、PIWIL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显著相关,且PIWIL3和PIWIL4的表达是结肠癌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有望进一步研究探讨其是否能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分子治疗靶点.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PIWIL1, PIWIL3 and PIWIL4 in human colon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We collected cancerous tissues and its adjacent tissues of 106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two tissue microarrays were constructed, with 62 and 150 points respectively. We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PIWIL1, PIWIL3 and PIWIL4 through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IWIL1, PIWIL3 and PIWIL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ancerous tissues than those in adjacent tissues (P<0. 01). In cancerous tissues and its adjacent tissues, postive correlation were seen among PIWIL1, PIWIL3 and PIWIL4 expression (P<0. 01). PIWIL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low differenti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high differentiation group (t =- 2. 840, P<0.01 ). PIWIL3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high clinical stage than that in low clinical stage (F= 3. 112, P<0.05). The expression of PIWIL3 and PIWIL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than those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 (t= -3. 349, P<0.01 ; t = - 2. 168, P<0. 05). PIWIL3 and PIWIL4 express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occurring of colon cancer (P<0. 01).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PIWIL1,PIWIL3 and PIWIL4 in colon cancer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stag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 colon cancer. PIWIL3 and PIWIL4 expression were two independent related factors of occurring of colon cancer, which would be furtherly investigated to be served as novel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ising molecular targets for colon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A组(高脂喂养8周)、B组(高脂喂养12周)、C组(高脂喂养16周)。测定各组血清瘦素、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5(IL-15);评价各组大鼠肝脂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积分水平。结果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炎症活动度记分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B组(P〈0.01)。模型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B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组(P〈0.01)。模型C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模型A、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IL-15水平与模型A、B组有显著差异(P〈0.05)。瘦素与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有相关性(R2=0.378,P〈0.05);IL-10、IL-12、IL-15与NAFLD炎症活动度相关(R2=0.551,P〈0.01)。结论本实验初步认为,瘦素可能是影响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的重要因素;IL-10、IL-12、IL-15对NAFLD炎症活动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MP-2)在结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结肠癌标本30例作为肿瘤组,正常结肠黏膜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BMP-2和Smad蛋白表达。结果BMP-2在正常结肠黏膜中和结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和53.33%(16/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1在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和50%(15/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和Smad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BMP-2和Sma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BMP-2和Smad1蛋白存在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BMP-2和Smad1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BMP-2和Smad1蛋白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8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肝星状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 γ)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学、RT-PCR方法观察从正常Wistar大鼠分离的HSC在体外培养自发活化过程中以及以二甲墓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在体活化时PPAR γ的动态演变。结果 HSC在体外培养自发活化过程中,新鲜分离的HSC PPAR γ mRNA表达水平最高(0.71±0.01),培养第3天时即开始减低(0.48±0.03,t=19.8372,P<0.01),培养第7天后PPAR γ的表达减低70%以上,传2代时几乎检测不到。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对照组大鼠新鲜分离的HSC表达PPAR γ(0.76±0.01),第3次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后PPAR γ的表达水平显著减低(0.46±0.02,t=29.5318,P<0.01),一周末时PPAR γ表达较正常大鼠下降66%,第2周、第3周时PPAR γ几乎检测不出。结论 PPAR γ的表达参与HSC静止表型的维持,且PPAR γ表达降低是HSC由静止向活化表型转化过程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88.
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细胞学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肿瘤转移大多通过淋巴及血循环播散。为此该文研究建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5ml,经Fi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磁珠采用细胞角蛋白7和细胞角蛋白8包被)分离出单核细胞,然后对细胞涂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癌胚抗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D34和CD45,对其中的胃癌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在24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有10例找到了癌细胞,阳性率为41.7%;癌细胞的检出与肿瘤原发灶的病理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在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可分离检测到癌细胞,并可据此拟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89.
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将经内镜或24 h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的7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po)组和加倍剂量的奥美拉唑(20 mg,2次/d,po)组,每组39例.2组分别治疗8 wk,比较2组症状控制、RE内镜下有效率和愈合率、生活质量等区别.结果:共76例患者完成试验.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有1例RE因违反试验方案退出.4 wk和8 wk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使NERD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不如RE患者,但埃索美拉唑组使NERD患者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奥关拉唑组(P<0.01);两组在烧心和胸痛缓解率上差异明显(78.3% vs45.5%,64.3% vs 37.5%,均P<0.05),在反酸、咽下困难上无明显差异:4wk和8 wk对RE内镜有效率和愈合率差异明显(4 wk:88.8% vs59.3%,80.0%vs51.9%:8 wk:96.0% vs 70.4%,88.O% 63.1%,均p<0.05),埃索美拉唑组患者活力和社会功能疗效明显(92.5±5.7 vs 85.3±7.1,85.2±4.6 vs 76.8±6.5,均P<0.05).结论: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较加倍剂量的奥美拉唑更有效的控制GERD患者(尤其是RE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活力和社会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A组(高脂喂养8周)、B组(高脂喂养16周)。评价各组大鼠肝脂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积分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各组PI-3K(p85α)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PI-3K(p85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B组炎症活动度记分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组(P〈0.01)。模型A、B组PI-3K(p85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模型B组PI-3K(p85α)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A组(P〈0.01);模型A组PI-3K(p85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B组PI-3K(p85d)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PI-3K可能是影响NAFL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