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实性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最大径≤10 mm)的价值.方法 分析109个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常规超声采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判断结节的性质.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级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诊断率.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16/18)、84.62%(77/91)、85.32%(93/109).半定量评分法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14/18)、81.32%(74/91)、80.73%(88/109).超声弹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半定量评分方法(x2=31.25,P<0.05).超声弹性成像及半定量评分方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和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2,P<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实性小结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总结胡幼平教授临床诊治多发性神经病的经验及临床思维,验证体针及皮肤针结合的治疗方法在该病应用上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诊治该病提供临床思路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详细记录并及时总结患者的诊治经过,向胡幼平教授请教及探讨。结果:总结出胡幼平教授采用体针结合皮肤针诊治多发性神经病的经验。结论:在中医脏腑经络辨证的基础上,采用体针结合皮肤针的方法治疗多发性神经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EGF+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VS5.7%,30.4%vs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人群中,EGF+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5(IL-35)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其相关炎症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7的影响,探讨IL-35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ApoE~(-/-)8周龄实验小鼠,普通饲料饲养1周后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IL-35干预组[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射IL-35 1.2 mg/(kg·d)],正常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均以高脂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给药16周后采集血标本及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并测定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IL-10、TGF-β及IL-17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及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斑块形成明显,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IL-10在血管壁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TGF-β在血管壁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0和TGF-β在血清中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7在血管壁表达和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IL-35干预组斑块明显改善,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减低(P0.01),IL-10和TGF-β在血管壁表达和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7在血管壁表达和血清中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35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促炎因子IL-17、上调抗炎因子IL-10和TGF-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及消炎止痛仪的治疗作用,并与常规口服西药双氯芬酸钠作对照.方法选择8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消炎止痛仪治疗组(治疗组)40例及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两周.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7例,无效8例,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消炎止痛仪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优于口服西药双氯芬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越峰  茅敏  李运 《新中医》2009,(3):89-90
目的:观察针刺颈3~5夹脊穴配合氯丙嗪肌肉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3~5夹脊穴并予氯丙嗪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肌注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3.1±1.2)天,对照组为(4.6±1.7)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3—5夹脊穴配合氯丙嗪肌注治疗中枢性呃逆,疗效优于单用氯丙嗪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评估肝纤维化有无的最佳诊断界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肝穿刺前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并进行诊断试验的ROC曲线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组织弥散定量分析中的应变均值对肝纤维化有无的最佳诊断界点为 114.95,其ROC曲线下面积为 0.950,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2.3%、87.2%、89.2%.结论 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有助于肝纤维化有无的评估.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diffusion for differentiating liver fibrosis and to assess its diagnostic value.Methods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examined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diffusion before liver biopsy,and made a ROC analysis of diagnostic test.All cases confirmed by pathology.Results 114.95 was 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the strain average value which was one parameter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diffusion,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OC was 0.950 (P=0.000),and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 were 92.3%,87.2% and 89.2%,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diffusion is helpful in diagnosing liver fibro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的肝组织标本按脂肪变程度分度,所有患者肝穿前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作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并对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按肝组织脂肪变分度:12例为肝细胞脂肪变<30%(正常对照组),9例为肝细胞脂肪变30%~50%(轻度脂肪肝组),8例为肝细胞脂肪变50%~75%(中度脂肪肝组),7例为>75%(重度脂肪肝组)。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在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与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分度的相关系数r=0.832(P=0.000),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随脂肪肝程度的上升而增高。结论: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有助于脂肪肝分度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C57BL/6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组、阿托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高脂饲养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继续高脂饲养并加用阿托伐他汀干预,3组共观察16周。苏木精染色观察血管病变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的表达情况, ELISA法检测外周血TGF-β浓度。结果①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动脉血管的内膜显著增生,CD4+CD25+Treg/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阿托伐他汀组的动脉血管较动脉粥样硬化组病变明显减轻。阿托伐他汀组的CD4+CD25+Treg/CD4+T细胞比例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有显著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动脉粥样硬化组TGF-β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阿托伐他汀组的 TGF-β的浓度显著高于动
  脉粥样硬化组( P<0.01);较正常对照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CD25+Treg及其分泌的TGF-β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