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212例、脑出血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8例,分别检测血浆Nt-pmBNP的含量.结果 血浆Nt-proBNP的含量高于早期心力衰竭预警值的脑梗死患者有32例,阳性率15.1%;脑出血患者有8例,阳性率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风患者检测Nt-proBNP对预防并发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乳酸(Csf-Lac)、脑脊液糖(Csf-Glu)和血乳酸(Blood-Lac)、血糖(Blood-Glu)水平及乳酸/糖比值之比(L/G.R)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以12例在神经内科或骨科住院的腰腿痛患者为对照组;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SAH患者47例,根据SAH患者是否出现CVS分为CVS组(19例)和nCVS组(28例)。分析CVS组及nCVS组SAH患者第1、3、7、10、14天Csf-Lac、Csf-Glu和Blood-Lac、Blood-Glu水平动态变化及TCD(经颅多普勒)结果,计算每组患者L/G.R值。结果 47例SAH患者发生CVS 19例,其中SAH后1~2 d 4例,3~7 d 13例,8~10 d 2例。SAH组患者不同时间及对照组的Csf-Lac、Blood-Glu、L/G.R和动脉平均流速(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Csf-Lac、Blood-Glu、L/G.R和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VS组与nCV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  相似文献   
13.
陈荣植  朱浩佳 《河北医学》2001,7(7):619-620
目的:探讨氢溴酸加兰他敏治疗老年性疾呆(Alzheimer′s disease)以下简称(AD)疗效。方法:18例(AD)患者给予氢溴酸加兰他敏肌注治疗,每日2次,疗程1个月。并对18例(AD)患者治疗前后以长谷川痴呆量表(A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得分作为疗效评定。结果;本组(AD)患者治疗后智能明显提高(HDS)得分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氢溴酸加兰他敏治疗(AD)是安全的有效的,具有实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对5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程序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康复组偏瘫肢体肌力的康复、生活自理及心理障碍的克服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对减少合并感染、关节挛缩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超早期程序康复在急性脑出血第1天可进行,康复的疗效是确切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丘脑卒中脑心综合征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丘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998-06-2004-03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203例急性丘脑卒中,合并有BHS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BHS的发生率为64.0%,其中136例出血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为71.3%;67例梗死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为49.2%。出血性丘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梗死性丘脑卒中(P<0.05)。BHS的94.6%发生在12h至3d内。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非低钾性U波、类心肌梗死或缺血、各类型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7.3%。BHS病死率为45.5%,明显高于无发生BHS丘脑卒中患者(16%)(P<0.05)。并且BHS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好转。结论急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较高,尤以出血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高。BHS与丘脑卒中有明显相关性。合并BHS丘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但其作用的研究结果具有争议性.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一氧化氮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神经内科,血液科,检验科.对象选择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47例,脑出血42例,正常对照组41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和献血者.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研究对象入院时、发病后的第3,7,21天的一氧化氮含量,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入院时、发病后的第3,7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正常对照一氧化氮含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1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入院时高(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出血组入院时、发病后的第3,7,21天的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60.70±21.56)μmol/L,(55.19±28.53)μmol/L,(58 51±28.53)μmol/L,(62.13±23.30)μmol/L,比正常对照组低(t=4.386 8,t=4.747 6,t=4.187 3,t=3.969 8,P<0.01),且连续4次检验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前3次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与脑出血同期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第21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脑出血第21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高(t=3.3436,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低水平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脑出血患者的低水平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脑梗死患者持续时间更长,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患者DSA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脑梗死急性期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情况不同分为研究组(97例)、对照组(128例); 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患者DSA影像学表现(颅内外动脉硬化、闭塞、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关键部位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更为多见,其MCA、ICA狭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侧支循环不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关键部位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更为多见,其脑动脉狭窄率较无认知障碍患者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对急性脑梗塞病灶密度影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纳洛酮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对不同时期梗塞病灶密度影(CT值)和周围水肿带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抗凝、脱水、抗炎、酌情控制血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4mg/d治疗。观察纳洛酮在脑梗塞发生后,对梗塞病灶CT值及周围水肿带面积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梗塞病灶Cr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4天后,治疗组CT值显著性上升(P〈0.01)。治疗组梗塞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一直较对照组少(P〈0.叭),并且治疗组脑梗塞水肿占位面积呈动态减少(P〈0.01)。结论 纳洛酮对梗塞病灶内脑组织恢复是有帮助的。能减轻梗塞病灶周围脑水肿,从而促进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恶化(END)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 h内完成DSA检查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END分为nEND组(182例)与END组(55例),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158例,其中23例(14.6%)发生END; 侧支循环不良79例,32例(40.5%)发生END,侧支循环不良患者END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nEND组患者糖尿病病史(P=0.016)、收缩压(P=0.026)、低密度脂蛋白(P=0.019)、空腹血糖(P=0.023)、超敏C反应蛋白(P=0.029)、基线NIHSS评分(P=0.000)、大动脉狭窄或闭塞(P=0.008)及侧支循环(P=0.000)有明显差异,其余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IHSS评分(OR=0.777,95%CI=0.654~0.924,P=0.004)、大动脉狭窄或闭塞(OR=2.298,95%CI=1.019~5.180,P=0.045)和侧支循环不良(OR=6.289,95%CI=3.007~13.156,P=0.000)。结论 脑梗死END发生与侧支循环不良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但其作用的研究结果具有争议性。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一氧化氮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设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神经内科,血液科,检验科。对象:选择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47例,脑出血42例,正常对照组41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和献血者。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研究对象入院时、发病后的第3,7,21天的一氧化氮含量,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入院时、发病后的第3,7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正常对照一氧化氮含量低,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第21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入院时高(P&;lt;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脑出血组入院时、发病后的第3,7,21天的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60.70&;#177;21.56)μmol/L,(55.19&;#177;28.53)μmol/L,(58.51&;#177;28.53)μmol/L,(62.13&;#177;23.30)μmol/L比正常对照组低(t=4.3868,t=4.7476,t=4.1873,t=3.9698,P&;lt;0.01),且连续4次检验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脑梗死组前3次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与脑出血同期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脑梗死组第21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脑出血第21天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高(t=3.3436,P&;lt;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低水平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脑出血患者的低水平血浆一氧化氮含量比脑梗死患者持续时间更长,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