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DNA或RNA分子异常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沉默、突变或其他功能性障碍是胃癌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alkB基因产物具有修复DNA和mRNA碱基异常甲基化、纠正基因突变、复制转录障碍等功能,但对其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了解。目的:探讨alkB基因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改变。方法:收集11例胃癌、癌旁和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以及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21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黏膜,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评估alkB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验上述结果。结果:与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相比,alk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降低(Ratio值为0.208);与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相比,alkB基因在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Ratio值为0.378);而alkB基因在癌旁和远离癌灶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Ratio值为0.726)。结论:alkB基因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紊乱的机制。alkB基因是有潜在研究价值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2.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结局与宿主易感性、环境因素和菌株的基因多态性相关。了解感染个体中菌株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阐明H.pylori感染的影响因素、致病机制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目的:研究同-H.pylori感染个体中的菌株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分别从14例临床H.pylori感染者的胃窦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H.pylori,从每例菌株中分离出10个单克隆菌株。从分离自另7例患者胃窦和胃体活检标本的配对菌株中各分离出1个单克隆菌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分析方法检测H.pylori菌株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分离自不同感染个体的H.pylori菌株的RAPD指纹图有显著差异。大多数来自同一胃活检部位或同一感染个体的单克隆菌株的RAPD指纹图相同或十分相似,仅少数单克隆菌株的指纹图存在差异。结论:不同H.pylori感染个体所携带菌株的基因型存在显著多态性,同一个体携带的H.pylori菌株基因型相对均一。  相似文献   
73.
目前对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改善中国汉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运动障碍的作用尚缺乏系统观察。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中国汉族人群中GER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23例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估、食管测压以及24h食管D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对比研究莫沙必利和安慰剂各1周交叉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胃食管反流事件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总症状积分,加快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增加湿咽成功率,减少食管下端pH〈4总反流次数和长时间(≥5min)反流次数,降低pH〈4总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计分,降低食管下端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1周可有效改善本组中国汉族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以及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 >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 ,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 ,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 ;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 ,与pH >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可能会促进H .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 ,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 ,对胃黏膜酸暴露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5.
近十余年来,胃肠病学基础和临床探索进展迅速,突出体现在肠-脑互动理念、代谢-神经免疫-肠道微生态相互作用致胃肠道炎症概念、肠神经系统调控机制等方面,这些进展明显改变了对胃轻瘫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各方面的认识.本文在此述评并展望这些改变对于胃轻瘫相关临床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77.
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之一,常为非萎缩性胃炎演变的后果。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观察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连续登记在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27例,男143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6岁(16~72岁)。胃镜检查时获取胃体和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余活检黏膜组织液氮冻存。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冻存的组织标本分成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别抽提两组组织的总RNA,逆转录制备荧光cDNA探针,用含有8464条人类体细胞基因模板的表达谱cDNA芯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 与非萎缩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的活检胃黏膜组织中165项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460项的表达水平下调50%以上。表达下调者占73.6%。结论 基因表达谱生物芯片技术可以获得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基因在表达水平上改变情况的较全面的信息;萎缩性胃炎涉及多基因在表达水平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有效的隔离,对症应用抗病毒及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28例手足口病进行有效隔离及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隔离患儿,对被污染的所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其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疫情报告,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对感染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同时对患儿采取早期隔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SB)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无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  相似文献   
80.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7,12(5):301-301
2007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于5月19-24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DDW每日新闻(Daily News)刊登了会议有关学术活动内容的系列报道。本刊特予摘译,分期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