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气管放疗加深低温保存后同种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大剂量放疗加深低温保存后,同种异体节段性气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22种分两组,对照组(10只)供体气管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12只)供体气管放疗10万cGy后深低温(-196℃)保存,同种异体气管移植长度为6个气管软骨环(4cm),移植后两组动物均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对照组动物均于移植后2-3周因气管狭窄窒息死亡或处死,肉眼标本见移植段气管明显狭窄,挛缩,部分软骨脱落,放疗加深低温保存组动物于移植后1个月内无狭窄症状,部分动物于术后2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气管内置管后临床症状缓解,半数实验组动物移植段气管无狭窄发生,内膜光滑,吻合端愈合良好,动物长期生存,结论:气管大剂量放疗加深低温保存方法可降低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原性,经大剂量放疗加深低温保存的气管移植后可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分析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方法对1991年1月~2000年1月我院146例手术治疗的ⅢA期N2 NSCLC患者进行分析。对一些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T)、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46例手术治疗的ⅢA期N2 NSCLC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纵膈是否有微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纵膈淋巴结微转移(mN2).单组N2转移(N2L1),N2转移数少于4个的病人术后预后好,宜手术治疗。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15.
临床肺移植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肖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1):60-61
196 3年美国第 1例临床肺移植成功〔1〕,病人仅生存 18d。在以后的 2 0年中 ,肺移植绐终处于低潮 ,全世界共报道人肺移植 4 0例 ,其中仅 1例生存 10个月〔2〕。 80年代初 ,新型高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 ,开始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临床 ,肺移植与其他脏器移植一样 ,进入了一个活跃的发展期。 1981年美国首次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成功地进行了临床心肺联合移植。病人获长期生存。 1983年加拿大多伦多移植组为一肺囊性纤维化病人成功地进行了单肺移植 ,80年代末该移植组又成功完成了人双肺移植。至此 ,人单肺、双肺及心肺联合移植 3种主要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气管大剂量照射与深低温保存后同种异体节段性气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杂种狗22只,分两组:对照组供体气管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供体气管照射100000cGy后液氮深低温(-196℃)保存,同种异体气管移植长度为4cm(5-6个环)。移植后两组动物均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 对照组动物均于移植后2-3周因气管狭窄窒息死亡或处死,肉眼标本见移植段气管明显狭窄,挛缩,部分软骨脱落。照射与深低温保存组动物于移植后1个月内无狭窄症状,但半数动物于术后1.5-2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3只动物气管内置管后临床症状缓解。半数实验组动物移植段气管无狭窄发生,内膜光滑,吻合端愈合良好,动物长期生存。结论 气管大剂量照射与深低温保存方法可降低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原性,经此法处理的气管移植后可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值得继续探讨、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些外在因素和体内多环芳烃类(PAH)DNA加合物的量以及人肺癌三者的关系,以期评价环境的影响,发现高危人群。方法从动物预初实验到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以不同肺疾病行肺切除的患者为对象,采取Randerath的32P后标记法。结果测定动物肺标本中的PAHDNA加合物的量(0.39,1.31,2.84)与苯并芘染毒剂量(6.25,20,40)之间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加合物的量在女性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13.59∶7.90,P<0.05)。女性从事烹调与否与加合物的量亦有明显差异(12.01∶6.41,P<0.03)。另外加合物的量与病理学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如鳞癌明显高于腺癌等。结论PAHDNA加合物量高于肺良性病变对照,仅见于女性肺癌;加合物水平随肺癌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结转移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所胸外科1980~1990年间52例气管、支气管成型术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全组男性4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5岁,52例患者均为中心型癌:鳞癌42例、腺癌6例,鳞腺癌3例,类癌1例,其中Ⅲa期45例,Ⅲb期7例。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5%、21%、8.8%。其中3年以上生存者中除1例类癌外,全部为鳞癌。全组N230例,仅3例存治超过3、5年。本组残端阳性发生率占38%,在残端阳性病例中,伴淋巴转移者无1例长期生存。结论认为: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宜在鳞癌、类癌及非N2病例中严格、慎重的选择性应用。术中残端冰冻检查对成型的效果有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致肺结核术后早期呼吸衰竭、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肺结核行肺切除手术患者302例,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19例作为观察组(呼衰组),未发生呼吸衰竭的283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病例共35例作为对照组(非呼衰组),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2例肺结核术后患者中,19例早期发生呼吸衰竭,占手术患者的6.3%(19/302),多因素分析,年龄和手术方式是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2组比较,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结论年龄的增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了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术后呼吸衰竭在增加了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同时,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