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5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4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分布。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7年1月~2006年12月连续收治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分A型与B型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选合格病例200例,A型81例,B型119例,男性占总数的87.5。平均发病年龄55.4±12.2岁,两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4.2和72.3,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5和5.0,有明确大量吸烟史的比例分别为46.9和54.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高血压和吸烟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分布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水平,未发现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脂异常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提示。  相似文献   
242.
目的:观察生理范围钾范围钾浓度变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置于不同K~+浓度(3-7mmol/L)培养液中培养,收集细胞分别作细胞计数,细胞~3H-TdR掺入量及细胞周期测定。结果K~+浓度为3mmol/L时第6天细胞生长率为218.2%,K~+浓度在4~7mmol/L时细胞生长率分别为150%、91%、80%和60%;当K~+浓度从3mmol/L升至7mmol/L时~3H-TdR掺入量分别下降28%、35%、40%和46%;K~+浓度为3mmol/L时处于C_2/M.S期细胞较多(7.19%),[K~+]。浓度为4.5mmol/L和6mmol/L时,细胞处于C_1/G_0期比例较多(85.22%~91.51%)。K~+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抑制效应在K~+浓度为4mmol/L和5mmol/L已具显著性,随K~+浓度增加作用越明显。结论:生理范围内K~+浓度增加,可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4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我们为1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49个支架。临床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半年内再狭窄率及减少了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改善术后即时的残余狭窄率。因此,我们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探讨老年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50岁以上同时进行主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的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冠心病的检出率为26.1%(35例),其中单支病变22例(16.4%),2支病变9例(6.7%),左主干或3支病变4例(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6.682,95%CI1.01—44.13,P=0.049)及吸烟(OR=3.513,95%CI1.05-11.70,P=0.041)是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预测因素。结论50岁以上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患冠心病的比例较高,在主动脉造影时有必要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45.
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联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时行经皮颈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CAS)和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适合行介入治疗同时合并有严重颈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共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52—81岁,平均(60.9±7.1)岁。按是否同时行CAS及PTCA手术分为:对照组(PTCA术后1个月内行CAS)共17例,同时手术组(同时行CAS及PTCA)共21例。进行9个月的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病人在脑梗死、死亡心梗等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时进行CAS及PTCA安全可行,疗效肯定,但并非可以不加限制,目前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内超声特征及血浆ET和NO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管内超声检出脂质斑块23例(23/28,82.1%),其罪犯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LAS)、重构指数(RI)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与斑块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浆ET1与EEMA、RI呈正相关,NO与EEMA、RI呈负相关。结论易损斑块为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和明显的正性重构;血浆ET1、NO参与了粥样硬化的形成,ET1、NO可望作为冠脉斑块易损性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47.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间接ELISA法检测了1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40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免疫复合物(CPn CIC)和IgG抗体。结果冠心病组Cpn IgG型免疫复合物的阳性率(63.8%)高于对照组(40.0%, P<0.05)。CPn IgG抗体阳性率冠心病组为65.0%对照组为32.5%,前者阳性率显著同于后者(P<0.05)。结论Cpn感染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但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48.
正1病例报告患者刘XX,男性,53岁,因"胸闷、气促15 d"于2017-08-14入我院。患者于2017-08-01晚间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气促、喉头紧缩感,伴大汗淋漓。于外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异常改变"。心肌酶0.86 g/L,肌红蛋白49.29μg/L,肌钙蛋白I 5.58μg/L(阳性),B型钠尿肽857.47 pg/m L,诊断"急性非ST段  相似文献   
249.
正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十分严峻~[1-2]。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旨在帮助  相似文献   
250.
雷米普利和伊贝沙坦改善炎症标志物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人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notensin Ⅱtype 1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AS病人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 mg/d,逐渐加至5 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 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各组疗程3个月。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ACEI组病人治疗后hs-CRP从(7.5±2.5)mg/L下降到(5.2±2.3)mg/L,TIMP-1从(0.53±0.15)μg/L下降到(0.45±0.20)μg/L, TNF-α从(0.49±0.14)ng/L下降到(0.38±0.14)ng/L;ARB组病人治疗后hs-CRP从(7.4±2.5)mg/L下降到(4.6±1.7)mg/L,TIMP-1从(0.57±0.24)μg/L下降到(0.41±0.17)μg/L,TNF-α从(0.55±0.16)ng/L下降到(0.40±0.13)ng/L。其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病人治疗后hs-CRP,TIMP-1和TNF-α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炎症指标下降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的hs-CRP和TNF-α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而TIMP-1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贝沙坦150 mg/d和雷米普利5 mg/d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病人3个月都有抗炎症作用。伊贝沙坦的抗炎症效果稍优于雷米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