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124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24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2003-06-2005-02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集病例,以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A组),以肺动脉压正常和并发PH的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各30例为观察组(B组、C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硝酸还原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
血清L-Arg浓度对照组(A组)为(72.00±18.01)nmol/mL,肺动脉压正常的患儿(B组)为(30.74±8.97)nmol/mL,伴PH的患儿(C组)为(23.51±12.37)nmol/mL.血清NO浓度A组为(76.10±17.10)nmol/mL,B组(90.55±26.57)nmol/mL,C组(60.05±17.60)nmol/mL.血浆ET-1浓度A组(50.82±7.58)pg/mL,B组(64.90±16.28)pg/mL,C组(69.64±10.66)pg/mL.结论
血清NO浓度和血浆ET-1浓度及其之间的平衡关系共同影响PH的形成及其程度.血浆ET-1浓度的升高是肺动脉压升高的直接因素,血清NO浓度的降低是间接因素,而血清NO浓度降低是由血清L-Arg浓度的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3.
4.
Ephrin-B2在人胰腺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Ephrin B2基因及其受体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通过Westernblot检测 5例人正常胰腺和 15例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中Ephrin B2基因的表达 ,HPIAS图象分析仪分析各组样本相对密度。结果 人正常胰腺组织中无Ephrin B2基因表达 ,无转移性胰腺癌中明显表达 ( 0 .90± 0 .0 3 ) ,转移性胰腺癌中Ephrin B2基因表达 ( 1.0 1± 0 .2 2、1.0 0± 0 .3 1)较无转移性肿瘤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Ephrin B2基因在人胰腺癌中异常表达 ,其可能通过和受体相互作用参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素-2基因及其受体Tie2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基因及受体Tie2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giopoietin-2基因、CD34、Tie2受体在22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8例门静脉性肝硬化(CL)和8例正常肝(L)的表达,并分析Angiopoietin-2、Tie2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1)CD34在正常肝脏无表达,在CL偶见表达,而在HCC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2)Tie2受体在CL偶见表达(11.3±8.7)/HP,而在HCC微血管内皮大量表达(52.4±16.7)/HP(P<0.01);Tie2表达水平和肝癌直径、血管生成、门静脉侵犯等相关。(3)Angiopoietin-2基因在对照肝无表达,在CL少量表达(11.2±9.7)/HP,在HCC强阳性表达(36.4±17.5)/HP,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生成、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人肝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增加,Angiopoietin-2/Tie2和肝癌血管生成相关,可能参与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P)/Tie2是一种新发现的调节血管生成的重要信息途径.AP-1促进内皮细胞受体Tie2磷酸化,吸引血管平滑肌细胞、周细胞等血管周围细胞包围、支持内皮细胞,促进血管重塑、成熟,并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调节血管功能;AP-2竞争抑制AP-1的作用,在VEGF等促血管形成因子存在时促进血管生成;当缺乏血管形成因子时,AP-2则参与新生血管的消退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期胆囊癌的外科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74例手术治疗胆囊癌患者根据不同TNM分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7例Ⅱ、Ⅲ期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24例Ⅲ期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35例ⅣA、ⅣB期病例行胆囊癌扩大切除术;另8例Ⅳ期胆囊癌因肝门部骨化合并梗阻性黄疸行IVb段肝切除+胆囊切除+胆肠吻合。其中10例ⅣB期病例附加腹腔动脉、胰头周围淋巴结酒精注射,9例ⅣB期病例附加I131粒子植入;35例胆囊癌扩大切除患者均附加肝段切除术;3例附加横结肠切除吻合;2例附加门静脉部分切除,4例附加肝右动脉切除。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发生胆漏3例,腹腔感染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2(10~25)d。随访34例,平均11.2(1~31)月,3例术后1年内死亡,7例术后1~2年死亡,25例局部复发。最长生存29月。结论绝大部分胆囊癌发现时处于晚期;针对不同分期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后肝硬化病人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肝脏阻抗血流图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检测肝血流阻抗改变,同时用Doppler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阻抗血流图表明,和对照XEG相比,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肝动脉、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明显下降,总肝灌注量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门静脉向肝灌注增加,肝动态的向肝灌注无显著改变。Doppler测定表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门静脉直径增加,血流量增加,但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别;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术前无差别。结论:肝硬化病人肝动脉、门静脉向肝有效血流灌注都降低,肝脏总血流量下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大部分病人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但对肝动脉的向肝灌注无显著影响;肝脏阻抗血流图作为反映肝脏动态血流灌注的无创性检查,对于评价肝硬化病人的肝脏血流及评价手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超选择性阻断出入肝血管后解剖性肝切除对肝脏疾病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超选择出入肝血管阻断后解剖性肝切除66例,其中肝段切除22例、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6例,Ⅱ Ⅲ段肝切除19例,Ⅵ Ⅶ段肝切除5例,Ⅴ Ⅷ段肝切除2例。观察其对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的影响。结果本组切除术中出血量(437±123)m l,所有病例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54例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肝功能衰竭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 d,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适应症明确的肝脏疾病,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后行肝脏解剖性切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骨显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各种肺疾病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HPO)的发生率、治疗后HPO的消失率以及骨显像与X线诊断HPO的价值。方法 对703例各种肺疾患患者的骨显像作回顾性分析。显像剂为^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结果 (1)703例各种肺疾患患者HPO的发生率为7.4%,其中肺癌患者HPO发生率为7.6%。(2)41例肺癌经手术或化疗后HPO消失31例。(3)32例甲状腺癌和骨癌肺转移患者骨显像无1例发生HPO,但4例鼻咽癌肺转移患者3例为HPO。结论 (1)骨显像出现HPO图像可提示肺疾患的发生;(2)鼻咽癌肺转移HPO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鼻咽癌患者骨显像出现HPO表现可提示发生肺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