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159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607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906篇
预防医学   492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36篇
  9篇
中国医学   436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利用套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适合肿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风险的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制定AKI精准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医院数据管理平台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肿瘤类型/治疗、基础肝肾功能、生化和电解质指标等数据资料。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与AKI发生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借助贝叶斯网络分析进一步描述变量间相互作用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26 914名研究对象中,AKI发病率为12.4%(n=3 326),其中肾癌(27.3%),多发性骨髓瘤(24.1%)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3.9%)患者的AKI发病率最高。LASSO回归筛选出22个与AKI发生相关性最显著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史、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式、肝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肌酐值/血尿酸、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等电解质。贝叶斯网络模型发现血红蛋白、eGFR、血氯和血磷与AKI的发生有直接联系;节点治疗方式通过影响血钠和白蛋白等中间节点间接影响AKI的发生;糖尿病和性别通过节点尿酸间接相连eGFR,而后者是AKI的父节点。模型推理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贫血和eGFR ≤ 59 mL·min-1·1.73 m-2的患者发生AKI的概率最高(55.7%);而上述指标均正常者AKI发病率最低(3.0%)。模型评价发现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88.8%,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6。结论 基于LASSO变量选择联合贝叶斯网络分析构建的模型在肿瘤相关AKI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更符合实际理论,其在发病风险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高渗应激(HS)诱导的ROS-NLRP3-IL-1β信号通路激活被认为是干眼发病机制中上皮细胞炎症的关键步骤。本研究旨在研究金雀异黄素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这一通路来保护人角膜上皮细胞抑制HS诱导的炎症发生。方法 将人角膜上皮细胞(iHCEC和priHCEC)在各渗透压培养基(312、350、400、450mOsm/L)和50μmol/L金雀异黄素中按分组进行不同处理培养。采用CCK-8检测各处理iHCEC和priHCEC的活性。使用小干扰RNA (siRNA)来抑制iHCEC中NRF2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各处理后iHCEC中NLRP3炎性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处理后iHCEC和priHCEC中IL-1β分泌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各处理后iHCEC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相关试剂盒来检测不同处理iHCEC的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后iHCEC中NRF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金雀异黄素可通过抑制ROS-NLRP3-IL-1β信号通路保护人角膜上皮细胞免受HS诱导的损伤。金雀异黄素显著抑制HS诱导的iHCEC中NLRP3 炎性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和IL-1β的分泌。金雀异黄素可显著减弱HS诱导的氧化应激,表现为金雀异黄素预处理后iHCEC内ROS生成量减少和8-OHdG阳性细胞数目减少。金雀异黄素诱导NRF2表达,从而触发几种抗氧化酶的表达。结论 金雀异黄素可以抑制HS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炎症的发生,其可能具有在较早阶段预防和减轻与干眼相关的角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应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7.6岁)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患者,咽皮瘘直径2.0 cm×1.8 cm~4.5 cm×3.0 cm,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皮岛宽5~9 cm,长10~23 cm,折叠修复咽皮瘘,恢复咽腔内衬里及外侧皮肤。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无继发咽皮瘘与咽狭窄,吞咽功能满意。结论: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可作为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首选皮瓣,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双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产妇采用母乳喂养对其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携带HBV产妇及其所生的婴儿各323例,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两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的阳性率.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最终纳入297例患者,其中母乳喂养组149例,人工喂养组148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HBsAg、抗-HBs、HBeAg、HBV DNA>100 IU/mL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8.39%(87/149),低于7月龄时的95.97%(143/149);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65.10%(97/149),高于7月龄时的13.42%(20/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75、40.49,均P<0.01).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01%(3/149)和2.68%(4/149),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68%(4/149)和2.68%(4/149),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47.97%(71/148),低于7月龄时的95.94%(142/148);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55.41%(82/148),高于7月龄时的19.59%(29/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5.37、39.84,均P<0.01).人工喂养组出生<24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IU/mL阳性率分别为4.73%(7/148)和1.35%(2/148),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1.35%(2/148)和1.35%(2/148),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不是增加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携带产妇垂直传播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这类产妇在正规预防的前提下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128.
目的:运用Meta的分析方法研究CYP2E1 Rsa Ⅰ/Pst Ⅰ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检索VIP,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CYP2E1 Rsa Ⅰ/Pst Ⅰ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以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应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STATA 11.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1259例口腔癌患者和2262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c1 /c2 vs.c1/c1(OR=1.30,95%CI=1.04~1.62),c1/c2+c2/c2 vs.c1/c1 (0R=1.32,95%CI=1.07-1.64).结论:CYP2E1突变基因型c2可能会增加口腔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以及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方法:研究纳入了30例30眼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分析。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1mo分别进行三次Corvis ST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克伦巴赫alpha系数(Cronbach'α)、可重复性系数(RC)和变异系数(CV)评估Corvis ST参数的可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术前与术后Corvis ST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39个Corvis ST参数中,26个(66.67%)参数重复性较好,6个(15.38%)参数重复性中等,7个(17.95%)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交联术后1mo,34个(87.18%)参数的重复性较好,3个(7.69%)参数重复性中等,2个(5.13%)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与术前相比,交联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眼压、生物力学校正眼压、第一次压平时间、曲率半径、第一次压平时的形变幅度、最大压陷偏离长度、角膜硬度参数值增加;而陡峭曲率、平坦曲率、平均曲率、第二次压平时间、2 mm最大形变幅度比值和综合半径值降低(均P<0.05)。结论:交联手术前和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硬度较术前增加。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角膜硬度参数(SP-A1)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分级圆锥角膜患者中的特征。

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8-09/2020-12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断为圆锥角膜的患者247例345眼,平均年龄24.51±6.38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0岁组、21~30岁组和≥31岁组。采用Amsler-Krumeich(AK)分级将圆锥角膜严重程度分为AK1、AK2、AK3和AK4。测量患者视力、角膜平坦曲率(K1)、角膜陡峭曲率(K2)、角膜平均曲率(Km)、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应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患者的角膜SP-A1以及眼压、最大形变振幅(DA Max)、第1次压平时间(A1T)、第1次压平速度(A1V)、第2次压平时间(A2T)、第2次压平速度(A2V)、凹面半径(Radius)、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P-A1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间SP-A1差异。

结果:不同年龄组间性别构成比、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K1、K2、Km、TCT和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圆锥角膜患者SP-A1与年龄呈弱的正相关(rs=0.137, P=0.011)。≥31岁组患者角膜SP-A1显著高于≤20岁组和21~30岁组(P<0.05)。≤20岁和21~30岁组中SP-A1与K1、K2和Km呈负相关,≥31岁组中SP-A1仅与K2呈负相关(P<0.05)。此外,总人群及各年龄组中SP-A1与DA Max、A1V和A2T呈负相关(P<0.05),与TCT、眼压、bIOP、A1T、A2V和Radius呈正相关(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年龄≤20岁组和21~30岁组圆锥角膜患者的SP-A1逐渐降低(P<0.05)。年龄≥31岁的圆锥角膜患者,AK1组与AK4组、AK2组与AK3组、AK2组与AK4组SP-A1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35、0.001)。

结论:圆锥角膜患者SP-A1与年龄正相关,且在年龄≤30岁的患者中,SP-A1会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