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考察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1236T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服用硫嘌呤类药物后的活性代谢产物6-硫鸟苷酸(6-TGNs)的相关性。方法有105名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MDR1C1236T基因型分析,采用HPLC方法检测红细胞内6-TGNs的浓度,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性。结果相同剂量下,6-TGNs浓度在1236CT/TT型携带者比CC型携带者高(P=0.048);同时,1236CT/TT型携带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高于1236CC型携带者(P=0.045)。结论 MDR1 1236 C>T突变与高6-TGNs浓度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寻找与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MH)相关的血清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方法:采集7例经IFX治疗获得MH的CD患者治疗前(0周,A组)和治疗后(14周,B组)的血清,以及7例未获得MH的CD患者(0周为C组,14周为D组)的血清。采用荧光标记双向差异凝胶电泳的方法,比较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以及B组与D组之间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初步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D组之间比较分别存在36、3、10和3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共计存在4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2)上述各组之间的差异斑点分别初步鉴定出17、2、2和15种蛋白质,共计存在19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包括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A-I、补体因子H等。(3)基于STRING数据库绘制了蛋白质网状功能图。结论:IFX治疗获得MH的C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存在差异,获得MH和未获得MH的患者血清表达谱亦存在差异,其中19种蛋白质有可能成为预测CD患者使用IFX获得MH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病程中的初次手术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9年既往无肠切除手术史的216例连续CD病例资料及其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平均55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有44例(20.4%)行初次肠切除手术,发病后1年、5年和10年累计手术率分别为11%、25%和45%。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年龄和疾病行为是初次肠切除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4例手术患者有40例接受了平均20.4个月的术后随访,术后1年内镜复发率为52.6%(10/19);临床复发率为22.5%(9/40),平均临床复发时间为术后2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肛周病变是临床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2例患者接受了再次肠切除手术,外科复发率为5%(2/40).再次手术原因均与初次相同。结论cD患者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诊断年龄和疾病行为对初次手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合并肛周病变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24.
硫唑嘌呤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开放性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长程前瞻性研究观察硫唑嘌呤(AZA)治疗我国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活动性CD且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60例,开始予AZA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撤离后以AZA维持治疗.随访监测第12、24、48、72和96周的临床疗效、内镜下黏膜愈合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第12、24、48、72和96周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5.0%、66.7%、61.7%、53.3%和53.3%.2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行结肠镜检查,8例达到黏膜愈合者随访至第96周时均维持完全缓解(8/8),17例未达黏膜愈合者至第96周时维持完全缓解仅9例(9/17,P=0.026).比较第48周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的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至正常值为AZA有效维持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95%CI:1.8~57.9,P=0.09).16例(26.7%)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0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WBC减少为最常见不良反应(18.3%),发生于用药全程.结论 AZA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有效诱导活动性CD缓解,AZA可有效维持撤离激素后的长程缓解,AZ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WBC减少.部分病例可获得病变肠黏膜愈合,达到黏膜愈合者可维持长程临床缓解.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athioprine (AZA) in long term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Crohn's disease (CD) in Chin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active CD,who needed to be treated with systemic steroids, were recruited. All patients initially received AZA combined with steroids therapy and AZA was maintained for treatment after withdrawal of steroids. Clinical efficacy, endoscopic healing of mucosa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ssessed at the end of the 12th, 24th, 48th, 72th and 96th weeks. 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 of the patients at the 12th, 24th, 48th, 72th and 96th weeks was 55.0%, 66. 7%, 61. 7%, 53. 3% and 53. 3%,respectively. Endoscopic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25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of the 48th week. Eight of them achieved mucosal healing that was kept to the end of 96th week (8/8).Whereas only 9 out of 17 patients without mucosal healing achieved CR at the end of 96th week (9/17,P=0. 026).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CR group and non-CR group at the end of 48th week.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gaining of hs-CRP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factor for maintaining remission by AZA treatment ( P= 0. 009,OR 10.1,95 % CI 1.8 ~ 57.9). Sixteen patients (26.7 % ) had adverse events. Ten (16.7 % ) of them had to halt treatment because of serious adverse events. Leucopenia was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 and could be occurred at any time during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AZA combined with steroi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nduce remission of active CD. Long term steroid-free remission is also effectively maintained by AZA treatment.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 is leucopenia and some patients can get mucosal healing. Those who get mucosal healing may have longer duration of remission.  相似文献   
25.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肾移植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移植中心都尝试在肾移植术后早期降低激素剂量以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1,2].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分析误诊为 CD 的原发性肠道 T 细胞淋巴瘤(IT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总结 ITCL及 CD 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原发性 ITCL,同时在病程中曾误诊为 CD 者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收集177例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 CD 的患者病史资料。分析对比两组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连续变量采用 t 检验或Mann-WhitneyU 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则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共18例误诊为 CD 的 ITCL 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7例;中位确诊年龄为38.5岁(28.8岁,42.5岁);中位确诊病程为6.00个月(3.75个月,13.25个月);常见首发症状为腹痛(12/18)、腹泻(13/18)及贫血(13/18),2例以急性肠穿孔为首发症状。16例患者病程中出现 B 组症状,其中发热13例、体质量下降16例、盗汗1例。12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1种或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肠穿孔9例,消化道大出血7例,肠梗阻2例。而177例 CD 患者中,男104例,占58.8%,中位确诊年龄为22.0岁(18.0岁,29.0岁);首发症状有腹痛(88.7%,157/177)、腹泻(55.9%,99/177)、贫血(63.8%,113/177)、发热(33.3%,59/177)及体质量下降(59.9%,106/177)等;病程中有30例(16.9%)患者出现肠穿孔(慢性为主),12例(6.8%)出现肠梗阻,7例(4.0%)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与 CD 相比,确诊为 ITCL 的患者中男性多见(χ2=8.837,P <0.01),确诊年龄较大(U=314.5,P <0.01),病程较短(U=385.0,P <0.01),临床症状中体质量下降(χ2=5.867,P <0.05)及发热较多见(χ2=10.609,P <0.01),并发症中肠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相对多见(χ2=9.185、24.908,P 均<0.01)。ITCL 的病变部位均为多发病灶,其中8例累及小肠,14例累及结肠,1例累及食管;内镜下均表现为溃疡性病变、大部分病灶呈节段性分布。与 CD 相比,在 ITCL 的肠道组织病理中淋巴细胞增生较常见[17/18比19.7%(35/177),χ2=42.844,P <0.01],肉芽肿罕见[0比42.8%(76/177),χ2=12.665,P <0.01]。18例 ITCL 患者中,仅9例接受化学疗法,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结论原发性 ITCL 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 CD,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英夫利西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黏膜愈合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英夫利西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的20例活动性CD患者.根据CD活动指数分别评价治疗10周、30周、54周及2年时的临床疗效.根据内镜下黏膜应答情况分别评价治疗10周、30周、54周时的内镜下疗效.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黏膜愈合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10周、30周、54周和2年时的无糖皮质激素临床缓解率分别为12/20、16/20、15/20和15/20,10周、30周和54周时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8/20、12/20和10/2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轻是影响治疗30周时黏膜愈合的惟一因素((OR=0.774,95%CI:0.630~0.950).30周时黏膜应答者与内镜下无效者在30周及2年时的无糖皮质激素临床缓解率(30周时为14/14比2/6,2年时为14/14比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均<0.01).30周时获无糖皮质激素临床缓解的16例患者在54周时有4例停用英夫利西,其余12例继续英夫利西治疗,停用和续用英夫利西者的无糖皮质激素临床缓解率(4/4比11/12)和黏膜愈合率(2/4比7/1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英夫利西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可有效促进和维持CD黏膜愈合,黏膜应答者能维持较长期的无糖皮质激素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对提高Barrett食管(BE)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68例胃镜检查疑诊为BE的患者,非选择性地分成两组:一组胃镜头端安装一个改良透明帽简称透明帽组,对疑似BE病变处进行活检,共6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108例,胃镜下直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每例病变活检二块,检出柱状上皮即可诊断为BE。然后再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透明帽组BE检出率83.3%(50/60),对照组BE检出率69.4%(75/1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采用透明帽可使贲门部病变暴露清楚,易于定位活检,有助BE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背景:双料喉风散为常用中成药.通过向口咽部直接喷洒治疗口咽炎症和溃疡疗效肯定且安全。目的:通过与糖皮质激素灌肠比较.观察双料喉风散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直肠炎(U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人组UP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口服美沙拉秦的基础上分别予双料喉风散和地塞米松灌肠,疗程8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血便临床评分和内镜、组织学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随访停止灌肠后12周内临床复发情况。结果:共30例UP患者入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1.2%和7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镜和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内镜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对64.3%,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对50.0%,P〈0.05),临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7.7%对18.2%,P〉0.05)。结论:双料喉风散灌肠治疗UP的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和临床复发率与地塞米松相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