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骨髓干细胞(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发现,20μg/ml AGEs对BMSC分化的影响不明显,100μg/ml AGEs使BMSC分化能力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计数和百分数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大鼠骨骼肌不同线粒体亚群氧化、抗氧化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组)及白藜芦醇干预高脂饮食组(HFR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肌膜下(SS)及肌纤维间(IMF)线粒体氧化应激及抗氧化水平,并观察各组大鼠整体及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P<0.05),SS及IMF线粒体活性氧簇(ROS)和丙二醛的水平明显增加,SS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而IMF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均增高(均P<0.05).与HF组相比,HFR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SS及IMF线粒体的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增高,ROS和丙二醛的含量明显下降到NC组水平(均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大鼠骨骼肌不同线粒体亚群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显著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18周;将造模成功的高脂组IR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和运动组,均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对运动组大鼠实施游泳训练,共持续6周。于实验进行24周时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喂养18周时发现高脂组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高脂组IR模型制作成功;运动组大鼠经游泳训练6周后,其ISI较静息组明显升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静息组大鼠脂肪组织中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运动组大鼠脂肪组织中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较静息组进一步升高(P<0.05)。 结论高脂喂养可诱导大鼠产生IR,规律运动可减轻大鼠IR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脂肪组织中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发表的胰岛素治疗临床试验的解读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当出现β细胞功能衰退时,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与踝肱指数相关的因素,确定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外周动脉疾病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分别为62.09±10.53岁比56.77±9.83岁、86.90±51.94月比57.91±57.64月及3.07±1.01mmol/L比2.71±0.98mmol/L;P<0.05或P<0.01),踝肱指数显著低于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0.77±0.15比1.08±0.1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踝肱指数与年龄(r=-0.159,P=0.01)和总胆固醇(r=-0.161,P=0.01)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腰臀比是其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踝肱指数是筛查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指标,年龄、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生,19岁。因“乏力2个月,血压升高20天”入院。患者近两个月出现全身乏力,伴夜尿增多,每晚4—5次,在当地医院查血压200/100mmHg,血钾1.8mmol/L,血醛固酮4549.9pg/ml(卧位),5225.0pg/ml(立位),肾上腺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生,诊断为叫寺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患者螺内酯2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8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法、英、美分型系统(FAB)分型,M2型3例,M4型9例,M5型6例。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低危6例,中危8例,高危4例。其中11例患者为移植前第1次完全缓解(CR1),7例患者为移植前第2次完全缓解(CR2)。所有患者的造血干细胞来自于外周血,其中18例采用化疗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2例因第1次采集CD34+数量不足,第2次采用普乐沙福动员。18例患者输注CD34+计数中位数为4.05×106/kg(1.87×106~27.40×106/kg),单个核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4.48×108/kg(4.0...  相似文献   
18.
专家门诊     
75岁,患糖尿病20余年,并发视网膜病变,肝肾功能尚可,注射胰岛素最近效果差,三餐前注射胰岛素R20个单位,睡前注射甘舒霖N26个单位,  相似文献   
19.
曾玉琴  陈璐璐  朱建勇 《临床荟萃》2005,20(23):1329-133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非肥胖组(DM1)、肥胖(DM2)组,各3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NC)的WBC、T细胞亚群、TNF-α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INS)水平。结果①DM1组和DM2组比对照组WBC(6.15±1.29)×109/L、(6.68±1.34)×109/Lvs(5.51±1.48)×109/L,TNF-α水平(23.79±4.48)nmol/L,(27.90±5.52)nmol/Lvs(22.07±3.70)nmol/L明显升高(P<0.05~0.01),且DM2组的WBC、TNF-α水平高于DM1组;②DM1组和DM2组的CD4+(22.83±1.57)%、(27.4±2.12)%,CD8+(28.64±5.29)%、(27.35±6.14)%比NC组(22.30±1.90)%和(35.71±6.07)%明显升高;但CD4+/CD8+在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根据稳态模式HOMA-IR=FBG×FINS/22.5公式计算各组HOMA-IR,取其中位数,可见NC组的IR为1.76±0.67,DM1组的IR为4.85±0.89,DM2组的IR为5.23±0.7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WBC(r=0.208,P<0.05)、TNF-α(r=0.316,P<0.01)、CD4+/CD8+(r=0.1985)呈正相关,但是与CD4+、CD8+负相关(r=-0.1162,r=-0.261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WBC、T细胞亚群、TNF-α与IR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图(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分析正常左室等容收缩期是否为血流动力学停滞期.方法 健康志愿者50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记录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VFM技术分析等容收缩期左室内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形成一个较大的整体涡流,并持续至整个等容收缩期,于射血早、中期消失.它使左室腔内原本朝向心尖的血流于心尖部转向,向基底部流出道流动.结论 等容收缩期并非左室的血流动力学停滞期,在这一时相,心脏依靠涡流完成了血液的传递和血流的转向,更实现了血流动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