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72.
目的 了解enoyl 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 (inhA)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的作用 ,建立量化两者的作用强度方法。方法 对结核杆菌H3 7Rv的inhA进行克隆、表达并以Nit NTASuperflow亲和柱纯化表达产物 ,然后将 0 .8mg/ml的inhA蛋白与 1mmol/L的NADH室温作用 10min后 ,以分光光度法在 2 0 0~ 40 0nm范围连续扫描作用前后inhA蛋白 ,比较其吸收光谱的变化 ;进一步将 0 .3 5mg/ml的inhA分别与 4μmol/L、10 μmol/L、2 0 μmol/L、50 μmol/L和 10 0 μmol/L的NADH室温作用 10min ,同样检测其吸收峰的变化 ,通过米氏方程的推导求出inhA与NADH复合物的解离常数。结果 与NADH作用后inhA吸光峰的幅度显著减小 ,出现了新吸光峰 ;经米氏方程的推导求得的解离常数为 14 .6× 10 -6mol。结论 结核杆菌H3 7RvinhA与NADH具很强的结合力 ,成功建立了检测两者结合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性,59岁,因烦渴、消瘦9年,反复早餐前头昏心慌20多天伴神志丧失发作一次于89.8.31入院。病者9年前出现上述症状,当时查空腹血糖(FBG)>11.1mmo1/L,诊为糖尿病(DM),予达美康(Diamicron;DR)80mg 日三次,症状渐缓解。此后按上剂量持续治疗,FBG 控制在5.6mmol/L 左右。89年8月初反复早餐前头昏饥饿感,经进食后缓解。8月9日晨起上述症状加重伴大汗,未及进食即神志不清,送本院急诊时处昏迷状态,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意识恢复,此后 DR 改为80mg 早晚餐后各一次,患者仍于早餐前有饥饿感,经查 FBG2.1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 ,笔者以蓝鱼羌活汤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5 2例 ,并与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 5 0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共 1 0 2例 ,男 45例 ,女 5 7例 ;1 0~ 1 8岁 2 0例 ,1 9~ 5 0岁 72例 ,5 0岁以上 1 0例。畏寒、发热 75例 ,头痛 81例 ,全身酸痛 5 7例 ,并发病毒性肺炎 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对照组 5 0例。2 治疗方法治疗组 5 2例用蓝鱼羌活汤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 ,蓝鱼羌活汤 :板蓝根、鱼腥草各 30 g,羌活 1 5 g。水煎服 ,日 1剂。利巴韦林注射液每日 1 2 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 2 5…  相似文献   
75.
虽然多器官功能不全征(MODS)的病例可以无感染因素参与,但迄今为止.严重感染公认是MODS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始动因子。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各种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以及器官移植、介人性的诊断、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大量慢性病患者得以在机体防御能力较低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在这些病人中,严重感染的问题常是导致MODS以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引起MODS,如柯萨奇病毒、肝炎病毒、念珠菌、疟原虫等的感染均有引起MODS的报道。但一般来说,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尿蛋白定量CBBG染料比色法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略加改进,并比较目前普遍应用的尿蛋白定量法。结果发现:本法因试剂来源、操作、温度、实验室条件不同,检测结果出现差异,但通过改变CBBG浓度及操作方法便可避免;本法较其他方法具有较多优点,可作为微量尿蛋白定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7.
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TZDs),既具有降糖作用,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本研究报告了帕格列酮(PIO)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陈澍  蔡如森 《营养学报》1998,20(2):193-196
方法:雄性大鼠72只,断奶后喂养在无特殊病原体、恒温、恒湿、定时光照的动物房。于14周龄时,随机分成能量限制(CR)与自由进食(AL)组,CR鼠接受饲料能量为AL鼠的60%。至18周龄时,分批处死动物并测其体重、血糖、胰岛素、果糖胺、糖化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结果:与AL鼠比较,CR鼠的血糖、胰岛素、果糖胺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体重及肝重也显著下降;两组动物的果糖胺与糖化白蛋白存在显著性相关;血清蛋白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CR可显著改变大鼠的糖代谢,并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浓度、减少非酶糖化蛋白形成而发挥延缓机体老化,进而延长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应用胰岛素(INSU)、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干预体外培养的人成骨样细胞MG63,并以17-雌二醇(E2)做阳性对照。观察药物干预对MG63细胞Ⅰ型胶原(COL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DMEM培养基培养MG63细胞,并以INSU、IGF-1、E2进行干预。抽提各样本总RNA后,行逆转录并对COL1的cDNA进行荧光扩增和定量。结果各药物组内基因拷贝数(COPY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药效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趋势。在本实验所选的药物浓度范围内,INSU、IGF-1、E2各药物组的最高药效浓度均为本实验所用的最高药物浓度,分别为2×10-7mol/L、10-7mol/L、10-6mol/L。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NSU和IGF-1组COPYS增长率明显大于E2组,INSU和IGF-1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NSU、IGF-1和E2一样,均有显著促进MG63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益肾汤”进行干预治疗,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比较,观察大鼠肾功能、肾脏形态学及血、尿、组织内皮素含量及糖代谢变化。结果:大鼠成功诱发糖尿病。糖尿病动物体重、肝重均显下降,尤其是DM组;而药物治疗各组体重显大于DM组。糖尿病各组肾脏相对重量均显大于CON组。血糖:糖尿病各组均显高于CON组;药物治疗组则显低于DM组。HbAIc:DM及ARB组显高于CON组,ARB、YSI、YS2三组显低于DM组。血肌酐:YSl、YS2显低于其它3组、YSI组显低于YS2组。24h尿量、尿白蛋白:所有糖尿病组均显高于CON组,药物治疗组显低于DM组;24h尿总蛋白:所有糖尿病组均显高于CON组。24h尿ET、肾组织ET:所有糖尿病组均显高于CON组,药物治疗组显低于DM组;血ET:各组间差异无显性。结论:“益肾汤”具有减少尿白蛋白排出、降低血糖及血肌酐浓度、抑制肾组织内皮素形成的作用;普通剂量与大剂量的疗效无显差异。“益肾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其抑制肾脏内皮素形成、干扰内皮素作用、改善糖代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