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0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5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28篇 |
内科学 | 130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516篇 |
预防医学 | 174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24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157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并分组,其中高尿酸血症组42例,痛风组46例,正常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上清中IL-10水平以及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IL-10水平在痛风和高尿酸患者外周血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IL-10水平在痛风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10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外周血中抑炎因子IL-10水平的升高并不能有效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但目前还缺少将软骨与骨髓基质细胞平面共培养的深入探讨。
目的:拟明确骨髓基质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时比例的选择、细胞增殖活性、软骨特异性蛋白表达的规律,用于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和传代次数。
方法: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传代后分为5组:单纯软骨细胞组;共培养组,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7∶3,5∶5,3∶7组;以及单纯骨髓基质细胞组。传代至第4代(G4),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传代时期的细胞形态,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甲苯胺蓝与阿利新蓝染色,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各组在各个时期细胞表型正常。G1~G3代细胞增殖活跃,G4代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共培养各组甲苯胺蓝与阿利新蓝染色以及Ⅱ型胶原表达在G2和G3代均较高。综合各指标认为,以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比例为5∶5,3∶7组为最佳。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平面共培养,保持了软骨细胞的形态和蛋白表达特性,如进行细胞移植,选取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5∶5或3∶7的比例为最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circRNA_000809通过靶向mi R-200c-3p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的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25例,设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收集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来自于因早期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或者行宫腔镜检查术的育龄期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设为正常子宫内膜组。采用qRT-PCR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circRNA_000809、miR-200c-3p的表达量;分别采用EdU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及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异位子宫内膜中circRNA_000809表达上调(P<0.05),而miR-200c-3p的表达下调(P<0.05);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ircRNA_000809与miR-200c-3p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分别用siNC+in... 相似文献
74.
目的调查近年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为有效地防治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11月间本科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为8.16%,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此外皮肤和黏膜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内感染机率增高。结论加强病室适时的开窗通风和病室空气消毒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76.
灾难性癫患儿由于反复、频繁、严重的癫活动以及长期、大量应用各种抗癫药物,导致儿童大脑发育迟缓,产生认知、行为、情绪等方面障碍,各方面能力都低于正常发育的儿童.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12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1组38例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2组39例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同时采用无创测试仪器测量皮肤生理指标(包括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pH 值和 TEWL )。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37%、60.53%和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值分别为8.41、7.69, P值均<0.01)。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3,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TEWL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于两对照组( t=-2.85,P<0.01;t=-3.12,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升高(t=-14.38,P<0.01),且显著高于两对照组(t=6.84,P<0.01;t =7.18,P <0.01);治疗后治疗组皮脂分泌减少(t=4.04,P<0.01),且显著低于两对照组(t=-2.28,P<0.01;t=-3.12,P<0.01);治疗后治疗组pH值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57,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皮损,可以作为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重建动脉组和未重建动脉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65.0%(13/20),未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50.0%(10/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T和TB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升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重建动脉组TB于第2、7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ALT于第2、4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动脉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较未重建动脉组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2组大鼠移植肝的肝细胞中PCNA表达均于术后第2天达高峰,重建动脉组术后第1天的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未重建动脉组(P<0.01),而术后第7天则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重建动脉组术后早期肝细胞增殖较未重建动脉组活跃. 相似文献
80.
I型糖尿病是一种伴随终身的代谢性疾病,通过血糖控制可以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很多患儿由于血糖控制不稳定,导致经常性反复的高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加速了各种并发症的进程。饮食控制、药物治疗、适量运动可以协助控制血糖,从而延缓疾病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措施通过患儿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实现。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作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有效的自我管理及自我照顾有利于糖尿病患儿血糖的控制,从而延缓疾病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