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糖尿病辨证分型和实验指标的研究:近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5年来糖尿病辨证分型与实验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认为糖尿病证型与实验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提出目前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验证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①实验于2004-11/2005-08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结合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选用8周龄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②3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加味补肝汤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加味补肝汤两组大鼠禁食12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50mg/kg,pH4.2~4.5,0.1mol/L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配制)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72h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凡血糖>16.7mmol/L者纳入实验;正常对照组大鼠则禁食12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相应容积即0.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造模后1周加味补肝汤组按13.6g/(kg·d)剂量灌胃,加味补肝汤(由枸杞15g,木瓜15g,当归10g,川芎10g,熟地12g,白芍15g,桑寄生15g,麦冬15g,天花粉15g等组成,医院制剂,药物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剂科)。模型组和正常组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1mL/100g),1次/d,连续8周。③予以加味补肝汤治疗8周后,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改变;化学比色法分析血清丙二醛水平;采用MS302多媒体生物信号系统分别记录用药4和8周末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无动物死亡,模型组、加味补肝汤组在用药4周末各死亡1只,8周末死亡2和3只。①坐骨神经形态结构变化:正常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形态正常;模型组出现轴突萎缩,髓鞘的变性;加味补肝汤组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②血清丙二醛水平:模型组和加味补肝汤组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594,8.513,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加味补肝汤组(t=8.513,3.607,P<0.01)。③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模型组和加味补肝汤组大鼠在用药4和8周末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t=3.839~8.438,P<0.01),加味补肝汤组明显快于模型组(P<0.05)。④血糖:模型组与加味补肝汤组用药前和用药4和8周末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防治作用,但目前剂量末影响其血糖,说明其改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疗效不是直接通过降低血糖而实现,有可能是加味补肝汤通过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3.
中医肝脏辨证标准规范化研究——肝阳上亢证辨证标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5113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找出症状出现率在50%以上,具有肝的特征性症状,请专家反复咨询,确定主证,采用主证辨证法,制订了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辨证标准,并用异病同证、同病异证对比的方法,寻找肝阳上亢证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蛋白激酶Cβ亚型(PKC-β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65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20只为正常组,45只造模,以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补肝汤组。分别于治疗后4、8周处死大鼠,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坐骨神经中PKC—βⅡ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4、8周模型组大鼠PKC—βⅡ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补肝汤组PKC-βⅡmRNA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加味补肝汤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PKC—βⅡ表达的干预效应,探讨其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取40只用1%链脲佐菌素50ms/kg诱发糖尿病模型。20只注射相同荆量的柠檬酸缓冲液。分别于治疗后第4周、8周末2个时间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中PKC-βⅡ蛋白的表达,通过Motic Images Advanced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分析免疫组化PKC—βⅡ的效果。结果在第4周、8周模型组坐骨神经中PKC—βⅡ阳性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补肝汤干预后PKC—βⅡ的阳性表达比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PKC—βⅡ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6.
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了解抑郁症中医证候类型的构成比例,为建立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天津、北京、哈尔滨、深圳、广西、福建、贵州等南北方8个调查点1977例情感性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存在12种证候类型,依据其构成比大小,排前4位的依次是:肝郁气滞证29.7%,肝郁脾虚证24.5%,肝郁痰阻证13.4%,心睥两虚证12.8%。结论 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是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睥两虚证4类,在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型与单相障碍4亚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到82例糖尿病(DM)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阴阳两虚组糖尿病患者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正常组、阴虚热盛组及气阴两虚组(P<0.01或P<0、05)。结论:DM患者中医征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调,IL-6,IL-8和TNF-α可作为DM患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9.
对70例肝火证,87例肝胆湿热证患者进行不同层次多项指标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此两证患者机体均处于应激状态;炎症介质释放增加;调节血管平滑肌以舒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占优势。肝火证以内源性内分泌失调机能代谢偏亢为主;而肝胆湿热证以外源性炎症反应,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损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
经皮多弹头射频切除术是近年来针对中晚期或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肿瘤局部治疗新方法。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了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效果。该项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技术,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的作用、影像学评价及疗效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