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19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7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血清NO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维胃方修复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模型。以PH试纸检测胃酸变化,用公式S=π.d1/2.d2/2计算溃疡面积,比色法测定血清NO和NOS含量,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维胃方能明显修复腺泡,促进胃酸分泌,恢复胃液PH值(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接近正常组水平;维胃方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NO含量(P<0.01),抑制iNOS活性(P<0.01),增强cNOS活力(P<0.05);维胃方能不同程度减小胃黏膜损伤(P<0.01),其中以维胃方中剂量效果最优,与雷尼替丁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与雷尼替丁组无差异性(P>0.05);自愈组溃疡面积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异常升高的NO水平和iNOS活性,进而减轻炎症介质对胃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总结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早期处理,减少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20例胎盘早剥(其中14例于产前未能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28%,产前确诊6例(30%),产前漏诊14例(70%)。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高,症状不典型。后壁胎盘,诱因不明确,警惕性不高以及B超阴性是其漏诊主要原因。注重病史查体、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以及反复检查,高度警觉才能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及时处理才能减少孕产妇病死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正常人肠道的乳杆菌对常用10种抗生素的耐受情况,为临床选药提供有效的依据,为耐药机制和耐药性传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测定43株正常人肠道乳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受性.结果:受试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最强(100%),其次是对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受性(99.7%);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和头孢唑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对利福平较敏感,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非常敏感(100%);所有菌株均耐受2类及以上的抗生素.结论:在试验所用抗生素中,正常人肠道乳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最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利福平较敏感,受试乳杆菌对同类抗生素的耐受差异小.  相似文献   
84.
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医院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及生命质量。采用前瞻性的实践方法构建了护理技术协作网络。通过组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术培训、查房与会诊和扩大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范围、将量化手段引入管理,还应用重症病人评估积分网络管理病人,应用危重症护理技术训练测评系统管理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了医疗质量和两个效益的明显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危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网络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本文通过对104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粗略探讨了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问卷和交谈的方法.结果患者对较深层次的疾病知识所知不多,自我护理能力欠缺.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多.且多愿意选择医护讲授和演示及社区保健咨询,电话保健咨询.结论对糖尿病人施行健康教育对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盛群  陈欣 《贵州医药》1991,15(1):31-32
1981年7月至1990年2月,经我院起搏治疗的病人共149例次,其中保护性临时起搏34例次,埋藏式永久起搏66例次(54例首次植入,9例次双侧电极两次植入,3例次脱位后再次插管),更换起搏器49例次。共植入及/或更换起搏器102只。现将永久起搏66例次的临床及随访观察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7.
背景:颜面部打包植皮是传统的皮片固定方法,但在皮片的固定、成活质量、术后皮片挛缩及外观上存在不足,应不断完善。 目的:试验拟观察应用改进的金属框架打包植皮法对提高颜面植皮成活质量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于2003-01/2007-12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完成。 对象及材料:选择本科收治的颜面部烧伤和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37±18)岁。手术植皮部位32处,面颊部8处,眼睑部20处、口周部4处。手术中应用的金属框架材料为医用不锈钢材质的1.0~1.5号克氏针,消毒后术中根据植皮创面形状用钳子弯制而成;术中应用的橡皮筋和回形针为普通文具用品,经环氧乙烷消毒后应用。 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金属框架打包植皮法于32处面部进行植皮,最大植皮面积为18 cm×10 cm。常规植皮缝合后周边应用1.0~1.5号克氏针按创面形状制成环形金属框架,随后打包固定移植皮片,三四周拆除金属框架。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拆除打包包扎时,观察记录皮片成活情况,包括皮片成活率、植皮边缘是否有边缘突起中央凹陷的“火山口现象”;术后三四周拆除金属框架时,观察皮片是否有小于框架的早期挛缩现象,并照相记录。对有可能进行长期随访的病例观察皮片长期的挛缩情况。 结果:23例患者32处创面,除1处因基底扩创不彻底部分皮片坏死外,其余31处创面植皮均成活良好,皮片平整,未出现边缘突起中央凹陷的“火山口现象”,至术后三四周拆除金属框架时,移植皮片面积与手术时维持一致,未出现早期挛缩。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皮片挛缩轻,外观满意。 结论:改进的金属框架打包植皮法可提高颜面植皮的成活质量,减轻皮片挛缩。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类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5例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耶氏肺孢子菌并临床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21年1月—2022年5月共25例患者检出耶氏肺孢子菌的同时临床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其中男性18例(72.0%),女性7例(28.0%),中位年龄为50岁,主要基础疾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中15例(60.0%)患者肺感染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后中位时间为189 d。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88.0%)、低氧血症(68.0%)和咳嗽(44.0%),84.0%的患者在本次感染前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史。肺部CT表现包括单纯磨玻璃影型(20.0%)、结节/斑片型(12.0%)、磨玻璃影为主的混合型(68.0%)。血浆是最常见的耶氏肺孢子菌检出的样本类型,其次为肺泡灌洗液和痰液。25例患者均进行了抗肺孢子菌治疗,19例(76.0%)抗感染治疗后治愈,6例(24.0%)死亡。结论 血液病患者耶氏肺孢子菌的临床感染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9.
李广平  徐延敏  许纲  陈欣 《天津医药》2007,35(6):419-420
目的:评价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对心房纤颤(AF)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阵发性或持续性AF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5~72岁。所有患者连接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系统,在X线和EnSite指引下构建左心房立体电标测结构图。在EnSite Navix指引下,行右肺上、下静脉和(或)左肺上、下静脉的环形隔离后,进行前庭部线性隔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时间为(203.29±86.52)d,无AF发作。无任何临床并发症。结论:EnSite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口外环形消融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AF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评价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58例行经体外循环手术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h、24h、48h和72h的血清cTnⅠ与hs-CRP。结果58例先心病患者术前血清cTnⅠ和hs-CRP均正常,术后1h、24h、48h、72h各时相cTn Ⅰ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1h增高最为显著,24h后开始下降;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h后逐渐降低。青紫型先心病术后两项指标显著高于潜伏青紫型先心病且恢复时间长。结论cTn Ⅰ和hs-CRP联合监测更能反映体外循环围术期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