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陈晓虎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晚期的治疗关键在于祛除水邪,总结出温阳利水、益气行水、活水利水等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中证实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2.
“心主神明”理论以藏象学说为基石,社会人文学、古代哲学与中医心理学思想渗透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实践反馈,其内涵愈发深刻,现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养生、发病原理、诊断辨证、治疗法则以及预后保健等。结合现代生理病理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心主神明”的科学性得到证实,并形成了心血管科和心理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双心医学”。“双心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要,旨在跨越临床与人文的藩篱,追求心身健康的和谐统一状态。  相似文献   
73.
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将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同现代系统生物学理论相结合,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与基于GC/MS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为肝火亢盛、痰湿雍盛及阴虚阳亢三型。应用GC/MS测定健康人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并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乘方分析(PLS-DA)和马氏距离(MD)分析他们的代谢谱。结果:PCA和PLS-DA分析的结果表明:健康人与高血压病人血清代谢谱有明显差异,能够被区分开,但PCA和PLS-DA不能将中医高血压的三型完全分开。利用MD不仅可以清晰地区分上述三种类型的高血压,同时还显示高血压的发展过程。结论:基于GC/M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在揭示传统中医理论本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AR)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为防治阿司匹林抵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每晚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至少4周的经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8.95±8.91)岁。根据花生四烯酸AA(1 m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分为3组:血小板聚集率≥80%为阿司匹林抵抗,聚集率≥50%且80%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聚集率50%为阿司匹林敏感(AS),并以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为基础,对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类型(主要为气虚、痰浊、血瘀、气滞、阳虚、阴虚、寒凝7种)进行判定,比较3组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素分布。结果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12例,阿司匹林抵抗组空腹血糖、肌酐、冠脉病变血管数及严重病变数较其他组高(P0.05),餐后2 h胰岛素水平较其他组低(P0.05)。3组中医证素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具有较高发生率,空腹血糖水平与阿司匹林抵抗具有密切相关性,阿司匹林抵抗组虚证主要证素为气虚、阴虚,实证主要证素为血瘀、痰浊,阿司匹林敏感性不影响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模型组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等指标的干预变化,探究其治疗冠心病(CHD)的机理.方法 将40只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等5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不同剂量的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对模型组小鼠血清MMP-1、MMP-9和TIMP1水平的观察,比较分析通心络胶囊对ApoE(-/-)小鼠冠状AS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机理.结果 通心络胶囊高剂量组小鼠血清MMP-1和MMP-9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而TIMP1水平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通心络胶囊中剂量组小鼠血清MMP-9水平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抑制血管重构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综合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与控制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和效益。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肿瘤科行结直肠手术的274例患者为试验组,执行围术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248例为同期在消化肿瘤科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执行传统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SSI感染率下降11%,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引流管放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中位数:72495.20元/4107.80元)均低于对照组(中位数:86329.88元/4286.40元)。结论制定系统、完善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术后SSI感染率,对于提高医疗安全降低疾病负担均适用及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7.
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易损斑块,炎症反应是其中心环节,治疗关键是稳定斑块。结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理论,我们认为痰瘀互结是形成易损斑块的物质基础,瘀热相搏是发病关键。瘀热相搏产生炎症反应,使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最终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为中医药治疗UA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中药麦贞花颗粒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麦贞花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麦贞花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总阻止率达93.7%,减退率达46.9%,消除率达15.6%;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少。其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结论】麦贞花具有抗冠心病AS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9.
Clinical Study on Zhenjian Granule (针箭颗粒) in Improv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唐蜀华$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Nanjing (210029) @蒋卫民$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Nanjing (210029) @陈晓虎$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Nanjing (210029)…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卫证) 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19年 1月—2020年 5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 140例流行性感冒 (风热犯卫证)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对症基础上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每次75 mg,每天2次,分别于早晚餐后30 min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天3次,餐后30 min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 d。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T淋巴细胞亚型水平。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IFN-γ、IL-6、CD8+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 IFN-γ、IL-6、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CD3+、CD4+及 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其不仅能减轻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同时还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