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 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0.475,P = 0.005;χ2 = 12.250,P = 0.002;χ2 = 17.647,P <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37,P = 0.281;χ2 = 0.308,P = 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32,P =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27.1%)、1(3.6%)、3(6.5%),P均< 0.017]。 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肾损伤因子-1(KIM-1)在脂多糖(LPS)诱导HK-2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进程。方法:LPS刺激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诱导细胞炎症模型,CCK-8比色法分析LPS对HK-2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KIM-1在正常组和LPS诱导组中的表达差异;设计siRNA靶向干扰KIM-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LPS诱导下HK-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法分析LPS诱导下对照组和si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50、100 μg/mL终浓度的LPS处理24 h和48 h后能抑制HK-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和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LPS处理组中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处理组中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siRNA转染组中KIM-1和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iRNA-NC组,在LPS作用下siRNA转染组HK-2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siR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RNA转染组中,Hoechst33342染色强度均低于siRNA-NC组,提示靶向KIM-1基因siRNA转染可以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结论:LPS可以诱导HK-2细胞增殖受抑和凋亡,并且上调KIM-1和IL-6基因表达;KIM-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生长抑制过程参与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3.
供肝的短缺使肝移植的发展受到制约,劈离式肝脏移植(split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的矛盾。本中心2008年1月完成2例SLT,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贲门癌肝转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大多数为多发转移,只有不到15%的患者具备外科手术切除适应证。若采用全身化疗,其中位生存期不到10个月。我们在1998年-2009年期间对42例贲门癌肝转移患者同时行贲门及肝脏肿瘤靶动脉栓塞化疗术,对于肝内转移灶控制欠佳的患者,结合微波消融术巩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总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效果. 方法 2002-04至2007-04为1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原位肝移植,对其术前状况进行了Mayo评分,并对随访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 15例入院时平均Mayo评分8.05.均接受了原位肝移植术,术后4例出现共6次急性排斥反应,经过治疗均全部治愈;3例术后新发乙肝,1例新发丙肝;1例顽固性高血糖;1例肝动脉狭窄,经过放置支架后痊愈;1例因胆道弥漫性非吻合口狭窄、肝功能衰竭于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以后失访,失访前状况良好.其余13例平均随访时间47(41~84)个月,目前受者及移植物均存活.围术期生存率100%,排除1人失访,其余14人1年生存率92.9%,3年生存率92.9%.结论 在我国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PBC的有效方法.PBC术后维持较高的免疫抑制水平是必要的,同时要重视预防术后嗜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6.
肝血管内皮肉瘤行原位肝移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宁  臧运金  陈新国  吴凤东  王毅  朱晓丹 《武警医学》2009,20(11):1036-1037
肝血管内皮肉瘤( Hemangio-endotheliosarcoma of liver)临床极为罕见,发病率为0.14/100万~0.25/100万[1],发现后病情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等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国内肝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院2006年7月6日尝试对1例已行肿瘤切除手术后肝内复发的肝血管内皮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37.
随着肝移植技术日臻成熟、器官保存液的改进及免疫抑制药物的进展 ,近年来肝移植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 ,疗效不断提高。我院自 2 0 0 2年 4月 - 2 0 0 2年 12月已完成了 3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受者中 ,男 33例 ,女 1例 ,年龄 34~ 6 4岁。原发病为良性终末期肝病 16例 ,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13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 1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其中慢性重型肝炎 6例 ,暴发性肝炎肝衰 2例 ,人工肝支持后手术。部分伴有顽固性腹水 ,凝血障碍 ,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等。原发病为肝脏…  相似文献   
38.
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小肝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 3例均有高胆红素血症,2例出现顽固性腹水,最终2例死亡,1例治愈.结论 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其诊断和处理较困难;术前CT评估并不能绝对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时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1)乌司他丁组(n=10)于皮肤切开后静脉持续滴注乌司他丁30×10^4IU,以后每隔4h重复使用;(2)对照组(n=10)于相应时间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在非静脉转流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41)、无肝前期12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60min(T4)和手术完毕(T5)时抽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除T1外,其余时间点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对照组T3、T4、T5时的RI值均较R时升高(P〈0.01),乌司他丁组仅T3时的RI值高于T0时(P〈0.05)。乌司他丁组T4、T5时的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T4、T5时的IL-6和IL-8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1、T2、T3、T4、T5时的TNF-α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T3、T4、T5时的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3、T4、T5时的MDA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T3、T4、T5时的SOD活性均较T0时下降(P〈0.01);乌司他丁组仅T3时的SOD活性低于T0时(P〈0.05),而T3、T4、T5时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肝移植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ALI。  相似文献   
40.
①目的 探讨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贲门失弛缓症32例。全部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治疗,23例附加Nissen手术治疗。③结果 术后随访l~2年无复发者,生长发育正常。单纯行Heller手术者有2例在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轻度泛酸、嗳气等症状;23例附加Nissen手术者无胃食管反流症状。④结论 经腹改良Heller手术附加Nissen手术,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可大大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