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71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520篇
综合类   960篇
预防医学   47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19篇
  3篇
中国医学   503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l)基因突变对替莫唑胺(TMZ)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U87胶质瘤细胞分组转染含空载体(空载体组)、野生型IDHl基因(野生组)和R132H突变型IDHl基因(突变组;IDHl第132位的精氨酸被组氨酸所取代)质粒,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2-羟基戊二酸(2-HG)水平、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质表达;将含三种不同质粒的U87细胞接种大鼠建立荷瘤大鼠模型并观察大鼠经TMZ治疗后60d存活率。结果与空载体组和野生组比较,突变组细胞上清液中2-HG水平、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TMZ治疗后60d,突变组大鼠存活率显著升高(P〈O.05);空载体组和野生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DHlR132H基因能够增加TMZ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提高其治疗荷瘤大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2.
卡马西平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治疗神经原性尿崩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视力模糊、复视、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偶见过敏反应、心律失常、肝损害、血小板减少以及粒细胞减少等.  相似文献   
133.
患者男性.75岁。因腹主动脉瘤腔内主单髂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加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2年伴左足静息痛3月,于2006年11月人院。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糖尿病病史。20个月以前因右下肢间跛2年静息痛9月在本院经CTA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累及左髂总、髂内动脉、伴右髂动脉硬化闭塞,见图1。行主单髂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加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覆盖范围包括肾下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及髂外动脉近端),术后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出院。3月余前又因右下肢间跛复发伴右小腿溃疡形成5个月再次行右锁骨下一右股总一膝上右胭动脉序贯性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右下肢症状改善,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了解绵阳市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需求,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人才继续培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抽样,对参与培训的绵阳市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95名社区护理人员培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8%护理人员希望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培训知识,68.5%建议三级医院免费提供进修名额.结论 建立区域化社区卫生护理人才培养组织,需要护理学会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畅通培训渠道,提供对口帮扶,并建立多元化社区护理人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IETM )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和对照组4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h后处死,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24h、48h、72h各取6只、7只、7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肝功能、内毒素、结肠黏膜上皮咬合蛋白(occludin)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内毒素、 MLCK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occludin表达低于模型组( P<0.01);实验组血清ALT/AST、内毒素、 MLCK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 occlu-din表达高于模型组( P<0.05)。结论:增强结肠粘膜上皮紧密连接功能,降低内毒素的吸收是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与其血清ALT、 TBil含量的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AJD、 CBM、 CDFD、 CMFD以及PubMed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按实际情况制定出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224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胆湿热证型与ALT [SMD=0.36,95%CI (0.20,0.52), P<0.0001]、与TBil [SMD=0.51,95%CI (0.33,0.69), P<0.00001]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型组与肝郁脾虚证型组相比较,患者血清ALT、TBil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7.
<正>椎间盘是由位于中央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以及上下两侧的软骨终板构成的一个可以缓冲机体自身张力与抵抗外部压力的完美闭合系统。由其退行性变所导致的颈部及腰腿部位疼痛一直都是骨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引起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年龄、炎症因子、凋亡、老化等诸多因素中,髓核细胞的老化是已经确认的引起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1],老化可导致髓核细胞活性减低、功能减退,进而发生椎间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参数和治疗部位,但没有电流输出。以上治疗20min/d,5d/周,持续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超声分别检测患侧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MIVC)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的厚度;同时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①超声变化:训练后,两组患侧MG的羽状角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对照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变化: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变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可改善下肢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VFSS检查及预见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变化、误吸风险、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检查评分(2.71±0.13分,2.61±0.13分,3.53±0.24分)高于对照组(2.26±0.10分,2.14±0.17分,2.9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误吸风险率(6.12%)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清总蛋白(64.23±5.05 g/L)、血红蛋白(120.28±15.54 g/L)、白蛋白(39.02±5.37 g/L)高于对照组(60.19±4.92 g/L,113.17±13.29 g/L,35.44±4.18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26.72±5.11分)、疲劳(23.49±8.27分)、社会交往(21.11±6.39分)、心理健康(10.19±2.33分)、恐惧(12.65±4.19分)、语言交流(10.77±9.02分)、食物选择(13.90±2.26分)、心理负担(6.88±1.39分)、食欲(15.07±4.85分)、症状频率(8.56±1.76分)、进食时间(19.37±7.44分) SWAL-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0.91±8.25、38.29±7.11、42.35±6.86、20.47±5.83、24.60±6.55、22.83±9.34、20.78±3.61、16.43±2.77、22.27±3.91、15.68±2.80、26.59±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4%)高于对照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FSS联合预见性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0.
陈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601-602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行胆囊全切除术18例,胆囊大部切除术9例,胆囊造瘘术3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29例(96.7%),死亡1例(3.3%)。29例存活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0.3%),包括切口脂肪液化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对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如无手术禁忌证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重视手术时机的选择并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