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34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3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房间隔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3具尸体的主心间隔的大小、构成及周围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房间隔切开时的正确方向、安全长度及可能发生的危险。结合466例临床应用,讨论了避免切口合并症发生及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4.
观察测量了33具成人尸体(男22,女11)心脏的大小和卵圆窝的大小、厚度以及由卵圆窝向周围几个方向延长切口的长度及切缘的厚度,并对各延长切口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心内手术过程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22例,其主要原因为手术缝扎时损伤了心脏传导系统,经相应处理后17例恢复窦性心律,近、远期死亡各1例。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部位,提高手术技巧,可预防C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38岁。1994年2月行左乳腺癌根治术。6月行12Mer电子线照射治疗。首次于左颈部锁骨上部位照射,剂量300cGy/次,连续14天,之后用250cGy/次,共4天,总量5200cGy;间隔1周后行左胸骨旁第4、5肋间照射,剂量500cGy/次,共9次,总量4500cGy。1996年元月始感胸闷腹胀,食欲下降,经检查发现左胸腔、心包腔积液,肝脏肿大并有腹水,胸腔及心包腔抽液为淡黄色渗出液,未查及肿瘤细胞;给抗肿瘤药物治疗后病情加重,随即来我院就诊。查体:心音遥远,有吸停脉,脉压小(11/10kPa),肝肋下5cm,质韧,腹水征( ),周围静脉压增高,上肢3.3kPa,下肢4.1kPa;超声发现心包明显增厚(6mm),心包腔少量积液。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于4月26日在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术中见壁层心包明显增厚约4mm,脏层心包亦增厚,并与心肌严重粘连不易剥除;脏、壁层间有少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CP停搏液组和冷晶体高钾停搏液组。2组患儿均于体外循环(CPB)前、主动脉阻断10 min、转流结束后,术后2 h和术后12 h,抽取中心静脉血2 mL,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分别记录临床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手术结束后及术后12 h多巴胺用量)。结果:CP组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2组CK-MB和cTnI浓度均于主动脉阻断后开始上升,于转流结束后达高峰,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实验组主动脉阻断后各时点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含CP的停搏液对婴幼儿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为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将 3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15例。非停跳组在浅低温 (31~ 33℃ ) 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停跳法行瓣膜置换术。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 ,多巴胺用量 0~ 5μg/ (kg· min) ,少于停跳组3~ 10 μg/ (kg· min) ,P<0 .0 1;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及气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术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 1例 ,频发室性早搏 2例。术中二尖瓣置换后及术后 4小时 ,停跳组血清心肌酶含量较非停跳组显著增加 (P<0 .0 1)。认为浅低温 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能使心肌处于近似生理状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